縠衫两袖裂,花钗鬓边低。
何处分别归,西上古馀啼。

“縠衫两袖裂,花钗鬓边低。何处分别归,西上古馀啼。”这句诗是南朝乐府民歌的《读曲歌八十九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句如下:

  1. 诗句原文
  • 縠衫两袖裂,花钗鬓边低。
  • 何处分别归,西上古馀啼。
  1. 词语注解
  • 縠衫:绉纱薄衫,即用有纹路的纱制成的衣服。
  • 两袖裂:形容衣衫破旧。
  • 花钗:双股头饰。
  • 鬓边低:在鬓角边低垂。
  1. 译文解释
  • “縠衫”指的是一种绉纱质地的薄衫,通常由柔软而略带光泽的材料制成,表面有着细腻的纹理。这种衣物因其特有的皱褶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常常被用来展示穿着者的优雅和品位。
  • “两袖裂”形象地描述了这件衣服由于多次洗涤或使用而变得破破烂烂的情形。这种描述不仅传达了衣物的状况,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感慨。
  • “花钗”,在这里是指装饰头部的一种发饰,通常由两根或更多的金属或珠宝制成,形状多样,常见于古代女性的发髻中。“鬓边低”描绘的是花钗在鬓角边轻轻下垂的状态,这样的细节描写增添了诗句的生动性和美感。
  • “何处分别归”表达了一个离别的情绪场景,可能是一对恋人或朋友即将分别,不知道下一次见面会是何时,这里的“归”字带有向远方或过去告别的含义。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离别前的不舍与惆怅。
  • “西上古馀啼”则是一种悲凉的情感表达,“古馀啼”可以理解为远古时代的哭泣声,这里的“古”可能暗示着某种历史的回响或是往昔的回忆。通过“啼”字的使用,诗人传达了一种悠远的哀伤,仿佛是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又凄凉的故事。
  1. 赏析与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离的深刻感受。从字面上看,它描绘了一个人物身着破旧衣衫、头戴装饰性饰品的形象,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 诗中的人物可能在经历一场重要的离别,这种离别不仅是物理上的分离,更是心灵上的一种释放或寻找,因此“何处分别归”不仅仅是询问地点,更多的是表达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留恋。
  • 此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爱情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动荡时代背景下人们面对命运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提供了对人性深处复杂情感的洞察。

《读曲歌八十九首》作为六朝时期的一首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情景与情感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