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腾禹计,姑射荡尧心。
岂如临碣石,轩卫警摐金。
辕门萦□水,大旆掩长岑。
复属高秋夜,澄空素景临。
层岩多丽色,幽涧有清音。
含星光浅濑,褰雾静疏林。
高明兴睿赏,仁知辅冲襟。
湛露浮仙爵,凄风韵雅琴。
秋令生威远,寒光被物深。
方怀草封禅,陪礼泰山阴。

【注释】

稽山:指箕山,在河南新郑县东。禹计:指箕山、颍水之间是禹治水的故地。姑射:即姑射山,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尧心:指尧的心意。临碣石:指登上碣石山。轩卫:指车驾。摐金:敲击乐器。辕门:指兵营的门。□水:地名,位于今山东济南西郊。长岑:即长山,位于今山东章丘县北。高秋:秋天。澄空:指天空。素景:清冷的月光。层岩:高峻的山岩。多丽色:指山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幽涧:深长的峡谷。有清音:指涧中有流水声。含星光:指星光闪烁。浅濑:小溪。褰雾:卷起云雾。静疏林:使树木更加显得寂静幽雅。高明:指皇帝。兴睿赏:兴起睿智的奖赏。仁知:指皇帝仁慈明智。辅冲襟:辅助皇帝的胸怀。湛露:露水。浮仙爵:用仙酒来敬神。凄风:寒风。韵雅琴:弹奏着优美的琴曲。秋令:秋令时节。生威远:使威名远扬。寒光:寒冷的光芒。物深:使草木深深。方:将要。怀:怀念。草封禅:在泰山上举行祭天地、祖先的大典。陪礼:陪同祭祀,向神表示敬意。

【赏析】

《五言侍宴山夜临秋同赋临韵应诏》作于大历(766~770)初年,时值作者为监察御史,随从宪宗皇帝到东岳泰山参加封禅大典,此诗为诗人奉和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清新。

首联“稽山腾禹计,姑射荡尧心”,以“稽”字领起,点明地点,交代了时间、人物与事件。箕山、颍水一带是大禹治水的故土,尧帝在这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里成为帝王巡游之地。

颔联“岂如临碣石,轩卫警摐金。”承接上文,诗人想象中的碣石山巍峨壮丽,令人肃然起敬;他想到车驾经过碣石,发出铿锵之声,也令人肃然起敬。这两句对仗工整,气势豪迈,表达了作者对帝王亲临的崇敬之情。

颈联“辕门萦□水,大旆掩长岑。”承颔联之意,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诗人把目光投向军营之外,只见□水蜿蜒流淌,绕过营门,流过长山之巅。

尾联“复属高秋夜,澄空素景临。”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季节、天气的变化。诗人说,又到了高秋时节,夜晚的月光格外明亮,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霜衣。“高秋夜”、“澄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本诗通过对帝王巡游途中所见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帝王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心。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