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住无方所,盘泊无为理。
时陟涅槃山,或玩香林寺。
寻常只是闲,言不干名利。
东海变桑田,我心谁管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逐一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此题要求考生对“诗”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本题中,第1句“余住无方所,盘泊无为理。”的意思是:我居住在没有固定居所的地方,随意盘桓在岸边,不做任何事。“余”指作者自己,“盘泊”意为徘徊不定。第2句“时陟涅槃山,或玩香林寺。”“陟”是登的意思,“涅槃山”是佛教用语,意指涅槃佛,即成佛的佛祖释迦牟尼,这里借指寺庙,而“香林寺”是佛教寺院名。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闲散自在的心境。第3句“寻常只是闲,言不干名利。”“寻常”是平常、平常时候的意思,“闲”在这里有悠然自得的意思,“言不干名利”是说平时不谈论名利。这两句表现出诗人超脱名利的闲适生活。第4句“东海变桑田,我心谁管你。”意思是:东海变成桑田沧海,我的心情又有什么可管束的呢?这句是说,大海的变化与自己的心意无关,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答案】

译文:

我居住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处所,随遇而安地在水边盘桓,不做什么事。时而登上涅槃山,时而游览香林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我)平素只是闲散无事,不谈论什么功名利禄;东海变成桑田沧海,而我的心情又有什么可管束的呢?(我)只愿随波逐流,任其自然罢了。

赏析:这首诗以淡雅清远的笔调,写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和恬淡。首句直陈其事:“盘泊无为理”,既表明了隐居者的心境,也交代了他的行踪。第二句则描绘他的生活环境:“时陟涅槃山,或游香林寺”。“涅槃山”,是印度神话中的一座山名,据说释迦牟尼佛曾于此处入灭,故后人称这座山为“涅槃”。《维摩经》中有云:“如来常坐禅定道场中,入涅槃般泥洹,皆为菩萨所说。”可见涅槃山也是佛教徒们修炼的地方。“香林寺”,当是佛教寺院的名字,这里指代佛教活动场所。诗人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徜徉漫步,可以领略佛家的奥义,也可以欣赏佛教艺术的优美造型。第三句“寻常只是闲,言不干名利”,“寻常”二字,点明诗人隐居生活的状态。他既不谈世事,也不谈功名利禄,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第四句“东海变桑田,我心谁管你”,进一步写诗人的心境。诗人认为,东海之所以变成桑田沧海,完全是大自然的作用,而自己又何必去关心它的变化呢!诗人把个人命运置之度外,一切听天由命,这种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