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对银釭晓,停留玉箸痕。
君门常不见,无处谢前恩。

杂曲歌辞·陆州排遍第三

解析诗句含义,领略李白诗作之美

  1. 诗句原文
    坐对银釭晓,停留玉箸痕。
    君门常不见,无处谢前恩。
  2. 译文注释
  • 翻译
    我独自面对明亮的银质灯具,手指留下的痕迹如同玉制的筷子。
    君王的宫殿常常难以相见,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 注释
  1. 银釭:明亮的银质灯具。
  2. 玉箸:比喻手指。
  3. 君门:指皇宫。
  4. 无处:无法。
  5. 前恩:以前的恩情。
  6. 赏析
  • 诗意解读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宫廷的距离感以及无法回报皇帝恩泽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 情感深度分析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通过对银釭、玉箸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然而,这种孤寂并非源自于外界的冷漠,而是源于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 艺术手法探讨
    李白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自身的感受与皇宫的冷清相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同时,诗中多次使用“停留”一词,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迟疑与徘徊。
  • 历史背景考量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宫廷生活往往充满了权力斗争和勾心斗角,而诗人李白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力,捕捉到了这些细节,并将其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这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唐代宫廷生活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