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
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
【注释】:
春条绿:春天的柳枝是绿色的。
那知秋叶黄:哪知道秋天树叶变黄了。
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蝉声还没有结束,大雁已排成人字形飞向北方。寒雁指北归的大雁。
【赏析】:
《杂曲歌辞·祓禊曲》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杂曲歌辞。此诗首二句写春天的景象,“昨见”二字,点明时间是在春天。“春条”,即嫩绿的新柳条。“绿”字写出了新柳条的颜色和姿态,给人以新鲜、生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也正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那知”二字,是说春天虽已过去,但作者还沉浸在春天的美好记忆中,没有意识到秋天即将到来。
第三句写夏天的景象。“夏条”,即初长出的新叶的柳条。“夏条”与“春条”相对,都是指初生的事物。“黄”,是形容叶子的颜色。夏天到了,柳条由翠绿变为黄绿,这自然引起了作者对夏天的感受。
最后两句写秋天的景象。“秋叶黄”,用一个“黄”字来描写秋天,使秋天显得特别突出。“寒雁成行”,这是秋天的典型景象。“雁”,即大雁,秋天正是大雁南飞的季节,所以这里说“已成行”。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写的是一个季节更迭的景色变换的过程,但作者的笔调却始终如一,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使人读后感到十分惬意。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独具匠心的,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前四句写春天的景色,后四句写夏天和秋天的景色,这样交替着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前三句各有两个名词组成,第四句只有两个名词,这种变化也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