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
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24年(唐天宝三载),作者时在蜀郡(今四川成都)。当时,诗人刚由长安(今陕西西安)被贬至此。他初到蜀郡时,因与友人不和,曾一度心情抑郁。这首七绝,就是他在此时所作。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这是全诗的开头。首句中的“寒雨”二字,既交代了季节和天气,又点明了时令,使读者感到一种清冷、幽寂的气氛;次句则从听觉角度写景,用井边的梧桐叶上滴滴沥沥的雨声反衬着乌鸦凄厉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愁苦的氛围;“夜深”二字,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郁闷。这两句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表达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内心感受。“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这是一首七绝,却写得有古诗的风韵,且意境深远。

这首诗以景结情,寓情于景。“一盏临邛酒”,是诗人对昔日好友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嘲。诗人以“一盏”形容酒量,以“临邛”点明地点,以“渴病”喻自己的心境,将友情之深厚、自己处境之困窘,都融入酒的滋味之中。最后一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说自己喝下这“一盏”酒之后,就仿佛能解除心中的郁闷,恢复了健康。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更加痛苦。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在贬谪期间的孤独、郁闷以及渴望友情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