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席上歌水调
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译文

宴会上的歌声余音绕梁,仿佛轻轻拂过庭院的梅花,歌声从通济渠边传来又返回。
如果炀帝的魂魄还在,他一定会为了你,穿越长江来到这里。

赏析

罗隐的《席上歌水调》,不仅描绘了一次宴饮中的歌声,更借由歌声表达了一种深情与思念。"馀声宛宛拂庭梅",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歌声在宴会上回荡的场景,"馀声"指歌声未尽,"宛宛"则形容歌声悠扬。而"拂庭梅"则进一步描绘出宴会的热闹和歌声的美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通济渠边去又回",这一句则通过提及通济渠边的歌声,暗示这场宴会不仅是一场普通的聚会,而是一场特殊的交流,可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或是情感的交流。这里的“去又回”可能象征着一种循环往复的感情纠葛或期待。

最令人动容的是最后一句:"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这里用了一个浪漫的想象,假设隋炀帝(炀皇)的魂魄仍在,为了表达对这位君主的怀念之情,诗人愿意跨越江河,亲自前往见他一面。这种设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体现了罗隐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和对其遗志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上歌声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亡国之君的哀悼,诗人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深深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往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