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到才三岁,今来鬓已苍。
剥苔看篆字,薙草觅书堂。
引客登台上,呼童扫树旁。
石渠疏拥水,门径斸丛篁。
田地潜更主,林园尽废荒。
悲凉问耆耋,疆界指垂杨。

这首诗是诗人游访浯溪时所作,描绘了他对浯溪的深厚情感和所见所感。

第一句“昔到才三岁,今来鬓已苍。”表达了诗人对浯溪的怀念之情。过去他来到浯溪的时候只有三岁,而如今他已经年老,鬓角斑白。这句诗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二句“剥苔看篆字,薙草觅书堂。”描绘了诗人在浯溪中寻找古籍的情景。剥去苔藓可以看到篆刻的文字,而铲除草丛则可以寻得古代书籍的堂舍。这句诗通过描写寻找古籍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三句“引客登台上,呼童扫树旁。”展示了诗人邀请客人一同登上高处观赏的场景。同时,他还叫唤小童打扫树下的落叶,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述,传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几句“石渠疏拥水,门径斸丛篁。”描绘了浯溪的自然景观。石渠旁边水流清澈,而门前的小径上长满了繁茂的竹子。这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浯溪的美丽和宁静。

第五句“田地潜更主,林园尽废荒。”表达了诗人对农田和园林被废弃的惋惜之情。田地不再耕作,林园也变得荒芜,这句诗反映了社会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最后两句“悲凉问耆耋,疆界指垂杨。”抒发了诗人对老年人的同情和关怀。他询问那些年迈的老者,并指向远处的垂杨柳,表达了他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

这首诗通过对浯溪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社会变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老年人的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