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
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
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
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奉陪张燕公登南楼

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

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

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

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注释】
奉陪张燕公登南楼:在张燕公的南楼上陪伴他。
垂眷:垂怜;关怀。
共流眄:一起看。
水远林外明:水很远,树林外面亮堂堂的。
岩近雾中见:山岩靠近的地方雾气弥漫,隐约可见。
终日:整天。
西北望:向西方或西北方向望去。
京县: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屡登高春台:多次登上长安城的最高点,即春台。
徒使泪如霰:白白地使泪水像霰一样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陪同友人张燕公一同登上南楼所创作的。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张燕公深深的友情和对友人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

首两句“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描绘了诗人和张燕公一同欣赏江山美景的场景。诗人称颂张燕公如同一位君子,对他充满关爱和关怀。他们一同欣赏着江山的美景,互相倾诉着彼此的感受,共同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句“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进一步描绘了江山的壮丽景色。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水的远处和树木的近处,以及山岩附近的雾气朦胧的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第四句“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他希望张燕公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归宿,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最后两句“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他多次登上长安城的最高处,眺望远方,但始终无法看到朋友的身影。这种无奈和遗憾让诗人深感伤心,泪水如同霰一般纷纷落下。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关心。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祝福,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