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路到深寺,幽虚曾识名。
藓浓阴砌古,烟起暮香生。
曙月落松翠,石泉流梵声。
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

注释:

  1. 游竹林寺:游览竹林寺。
  2. 得路到深寺:找到了通往深山中的寺院的路。
  3. 幽虚曾识名:曾经在幽静的山谷中听说过这个名字。
  4. 藓浓阴砌古:苔藓覆盖着古老的台阶。
  5. 烟起暮香生:傍晚时分,烟雾袅袅升起,带来了阵阵清香。
  6. 曙月落松翠:清晨的月亮落下,松树更加苍翠。
  7. 石泉流梵声:石头上流淌着梵音声。
  8. 闻僧说真理:听到僧人讲述佛教教义。
  9. 烦恼自然轻:烦恼自然会减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林寺庙景色和修行者生活状态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寺庙内外的自然景色,以及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向往和理解。
    首二句写游山遇寺,“得路”二字,既表明了路径选择,也暗示了此行的目的和心境;“幽虚曾识名”则表明了诗人对此地已有了解,且在此地有更深的认识。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绘了寺庙内部的环境。其中,“藓浓”两句,以苔藓、台阶等自然元素,描绘出寺庙古朴、幽静的氛围;“烟起暮香”一句,则描绘出寺庙内部香烟缭绕、弥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最后四句则转向了寺庙外的环境。其中,“曙月”两句,描绘出清晨的月光洒在松树上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石泉流梵声”一句,则描绘出寺庙内流淌的泉水,伴随着梵音,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修持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宇宙和万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