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先贤桃花源传说,尘世之忧与避地之人

  1.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译文:松林之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尊师正端坐静修,旁边童子手持香炉,跟随师傅的步法虔诚祈祷。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尊师在松林之中修炼,童子在一旁虔诚祈祷,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同时,通过对比尊师的静谧和童子的虔诚,也体现了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2.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译文:我渴望探寻那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但当踏入溪边小路时,却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心中不禁生疑。
    赏析:此处诗人用“桃源”象征理想的境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然而,当他真正步入桃源之地时,却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这种落差引发了他的疑惑与思考。
  3.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译文:前人曾广泛讲述关于桃花源的故事,而我身为一介俗人,却难以承受这世俗的困扰。
    赏析:诗人以“先贤盛说桃花源”开篇,强调了桃花源传说中的美好与超脱。而接下来的内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4.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译文:听闻从前秦始皇时期有人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于此,如今他们仍然不与外界联系。
    赏析:此句揭示了古代隐逸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传说真实性的怀疑。这种怀疑既源于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一种质疑。
  5.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译文:山上的观景处宁静清幽,而城门被官员和劳役的喧嚣扰乱。
    赏析:此句再次强调了诗人眼中的宁静与清净。通过对比山上与山下的环境,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具深意与层次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我们不难发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王昌龄以其精湛的文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理想世界,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启迪。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像王昌龄这样的诗人一样,保持一颗追求真理与美好的心,不断探索、思考、前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