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漫书”,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试题,是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请注意正确使用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

此诗首句说退隐后安于贫困是一种知分守礼的表现;颔联说安家立业报效国家并不感到惭愧。尾联写自己心向往之。

1.漫书:随意写下的书信。

2.乐退(yuè shuì)安贫:乐于辞官隐居而安于贫困。

3.分:应为“份”。

4.成家:安家立业。

5.报国:报效祖国。

6.到还:归来。

7.僧院:佛门寺院。

8.澄鲜(chéng xiān)百丈潭:指清澈见底的百丈潭水。

译文:乐于辞官隐居而安于贫困是应当有的生活态度,安家立业报效国家也不觉得惭愧。回来后心向佛门寺院,百丈潭的水清澈见底。

赏析:

这是一首闲适恬淡的山水小品。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抒写自己对退隐生活的无限热爱。

第一句点明退居山林的原因。作者在诗中说:“乐退安贫知是分”,意思是说,我乐意退出官场,过上安贫乐道的生活,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说:“成家报国亦何惭”,意思是说,我安家立业报效国家,并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志节。

第三句写归隐后的心境。作者说:“到还僧院心期在”,意思是说,我现在归隐到寺院来,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报效国家。第四句写归隐后的景色,作者说:“瑟瑟澄鲜百丈潭”,意思是说,我现在看到的百丈潭的清波荡漾,清澈见底,令人赏心悦目。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归隐后的悠闲心境。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而是通过叙述自己的生活情趣来表现自己对退隐生活的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