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木拳数尺,天生形状幽。
把疑伤虺节,用恐破蛇瘤。
置合月观内,买须云肆头。
料君携去处,烟雨太湖舟。
注释:
寿木:寿木,即寿材。拳:弯曲。天生:天然形成。形幽:形状幽深。把疑伤虺节:用寿材时,怕伤蛇之节(指毒蛇的毒牙)。用恐破蛇瘤:用寿材时,恐怕破坏蛇的瘤子(指蛇蜕下的皮,俗称蛇胎、蛇蛋)。合:同“阖”,关闭。月观:月亮之观,指月台、石阶。云肆:云梯。头:这里指顶端。料君携去处:料想你带着它的地方是烟雨蒙蒙的太湖之上。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湖州太守期间,为湖州城西的一座名胜古迹——烟波亭而作。此亭因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而声名远播,成为游人赏景的胜地。诗人以精湛的笔法,绘出了一幅烟波亭的图画。
诗的开头四句,点明了亭的位置,以及它与亭主的关系。“寿木”两句,写寿木之长,其天然的形状十分幽深。“把疑”两句,是说使用寿木时要小心谨慎,因为它可能带有毒,用它来装饰或制作器具,恐怕会弄伤毒蛇的肢体。“置合”两句,说放置寿木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是放在月亮台上的,所以要注意不让毒蛇咬到。“料君携去处”几句,是说如果亭主带它去了太湖上的烟波亭,那么那里就一定是烟雨蒙蒙的。这几句诗,既描绘了亭主对亭子的感情,又表现了亭子的景色。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写人物。
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寿木”、“天生”、“天生”、“天生”等词语,突出了烟波亭的美丽与高大,同时表现了诗人对它的欣赏和喜爱之情。后四句中,诗人运用了“把疑”、“用恐”、“置合”、“买须”等词语,突出了亭主人对亭子的珍视和爱护,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亭主人的赞赏和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