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
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
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
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
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州。
星辰连影动,风翠逐隅收。
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
升腾人莫测,安稳路何忧。
气与尘中别,言堪象外搜。
此身如粗了,来把一竿休。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说(约667-730年),字子安,京兆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苏颋、源干曜、苏瑰并称“四杰”。他的作品多以议论为主,风格豪迈,善于用典。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过洞庭(经过洞庭湖)
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
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
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
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
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州。
星辰连影动,风翠逐隅收。
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
升腾人莫测,安稳路何忧。
气与尘中别,言堪象外搜。
此身如粗了,来把一竿休。
译文:
浩渺的洞庭湖波涛汹涌,千潭万壑汇聚在一起。
湖水一半流入楚地,一条河流汇入吴地。
湖水在初晴之时荡漾,天空中正飘着初秋的白云。
水势翻涌如同冲破荆口,声音仿佛淹没了岳阳城。
远处的山脉滋润着衡山,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爽。
星辰映照在水中的倒影,随风摇曳,逐渐消失。
大雁在空中飞行,渐渐落下,有的加入别人的船。
水天相接的地方难以测量,但道路安全无忧。
大自然的气息与众不同,言语表达难以穷尽。
我像这江水一样简单明了,不如放下一切,享受这片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洞庭湖景色和感受的诗作。诗人张说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洞庭湖的美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句“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 描述洞庭湖的广阔无边和湖泊众多。诗人运用“浩渺”、“横流”等词语,展现了湖面的宽广和水流的汹涌。同时,“千潭合万湫”表达了洞庭湖的水系丰富多样。
第二句“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 进一步描述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以及水系的分布。诗人通过对不同水域的描述,展现了洞庭湖的自然之美和地域特色。
第三句“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 描写了洞庭湖在晴朗天气下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阳光照射在湖面上的变化,展现了洞庭湖在阳光下的光影效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季节变换带来的美景的欣赏。
第四句“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 描述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诗人通过对水流的冲击和声音的传播,展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
第五到八句“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州。” 描述了洞庭湖周边的山水风光。诗人通过对山体和植被的描述,展现了洞庭湖周边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欣赏。
第九到十二句“星辰连影动,风翠逐隅收。” 描写了洞庭湖上的星空和微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星辰的映照和风的吹拂,展现了洞庭湖上的美丽夜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向往。
最后两句“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 描述了大雁在洞庭湖上飞行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大雁的观察,展现了洞庭湖上的风景和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灵的关爱和尊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洞庭湖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