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锡随缘赴,天台又去登。
长亭旧别路,落日独行僧。
夜烧山何处,秋帆浪几层。
他时授巾拂,莫为老无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名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篇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篇,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就万事大吉。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句子并赏析。答题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答案】
译文:一锡跟随缘分前往,天台又要登山。长亭路是以前离别的地方,夕阳下独自行走的和尚。夜晚烧香的山中不知何处,秋天的船帆有几层波浪。以后他授给我僧衣拂尘的时候,不要因为我老迈无能。
赏析:
首联两句写诗人送别僧人到天台的情景。第一句说,僧人随缘而去,诗人也随着僧人去天台;第二句说,天台又要去登临了。诗人以一“随”字写出了僧人的随缘,也表达了诗人自己随缘的思想,同时表现了诗人对僧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们之间深厚情谊。
颔联写分别后的情景。“长亭”为古代驿路上供行人休息、暂作停留之处。这里指送别之地。两句写长亭道旁,落日之下,独行之僧的孤独身影。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独”字写出了僧人的孤独寂寞;“落日”二字写出时间已经不早,天色已晚。诗人用“独行”一词,将僧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颈联写夜半时分,诗人独自在山中点起火把烧香祈祷。两句中“夜”字写出了时间,“烧香”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虔诚地祈求平安。
尾联写诗人对僧人未来的期许。“授巾拂”指的是传授经书。“莫为老无能”是诗人对僧人的劝慰,意思是不要因为年岁渐高而变得无能为力。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僧人的关心和爱护,也体现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