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看东上又西浮,圆缺何曾得自由。
照物不能长似镜,当天多是曲如钩。
定无列宿敢争耀,好伴晴河相映流。
直使奔波急于箭,只应白尽世间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始看东上又西浮,圆缺何曾得自由。”
  • “始看”表明诗人刚看到月的升起;
  • “东上又西浮”描绘了月亮在天空中的移动路径和方向;
  • “圆缺何曾得自由”表达了月亮虽有圆有缺的自然现象,但并未真正拥有完全的自由。
  • 译文: 刚一发现月亮从东方升起,又向西飘去,它的圆和缺似乎从未完全自主过。
  1. “照物不能长似镜,当天多是曲如钩。”
  • “照物不能长似镜”意味着月亮的光芒虽然美丽,但它无法像镜子一样长久地反射光线;
  • “当天多是曲如钩”形容月亮的形态多变,有时像弯曲的钩子。
  • 译文: 月亮的光芒照耀万物,但其形状并不总是像镜子般平直,更多的是弯曲如同钩子。
  1. “定无列宿敢争耀,好伴晴河相映流。”
  • “定无列宿敢争耀”表示月亮不会和天上的其他星星争辉,因为太阳的光芒更强烈;
  • “好伴晴河相映流”指的是月亮喜欢陪伴着明亮的河流,两者相互映衬。
  • 译文: 月亮不敢与天上的星辰争夺光芒,而是乐于与晴朗河面一起闪耀。
  1. “直使奔波急于箭,只应白尽世间头。”
  • “直使奔波急于箭”意味着月亮的出现让时间变得紧迫(比喻为追逐的箭);
  • “只应白尽世间头”表达了月亮将把世间所有人的白发照得白白的。
  • 译文: 月亮出现时,就像急促追赶的箭,让人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它还会把所有人的白发都照亮,好像要把它们染成白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自然特性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景象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月亮的圆缺变化、与天体的关系、与大地的互动等自然现象与人类的情感生活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