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解析】

此诗为登兖州城楼而作,诗人借凭高远眺之机会,抒发了怀古之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无限感慨。首联“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写自己从东郡(今山东聊城)到南楼时的情景:我当初到东郡去拜见父亲的书房时,那时还是清晨,阳光照在南楼上,我站在那里眺望远方,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这里交代了自己的时间、地点和心情。颔联“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写登上南楼所见的景色:那连绵起伏的浮云好像与海中的高山相接,辽阔的平原一直延伸到徐州境内。这句写登楼所见,上句写景,下句抒情。颈联“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写自己看到的景象:那孤高的山岭上矗立着秦始皇时的石碑,荒废了的古城中残存着鲁灵公的庙宇。这二句由远及近,写景有致,情景交融。尾联“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是说自己历来喜爱登临览古,面对眼前这一片大好河山,不由得产生了许多感慨。但此时他面对如此美景,却感到有些踌躇不前,内心充满了矛盾。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答案】

①东郡(今山东聊城):即东郡太守治所,当时属兖州管辖。②趋庭(qū tíng):旧时称子孙向父亲请安,也指父子相见。③南楼:即兖州城内的一座高大建筑。④青徐:春秋时齐国地,战国属楚、汉时为泗水郡地,汉置兖州。⑤孤嶂:高峻的山峰。⑥秦碑:秦始皇时立于泰山上的石碑,即《封泰山碑》。⑦鲁殿:古代鲁国宫室遗址,位于今山东曲阜附近,故址有孔庙。⑧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赏析:诗人由登高望远而引起怀古之情,触景生情,自然成篇。首联回忆往昔;颔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颈联写所见之景;尾联抒写作者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