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在上元三年(676)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上兜率寺

  • 兜率:梵语“Tusita”的音译,意为“无忧处”。
  • 知名寺:指著名的佛教寺院。
  • 真如会法堂:指的是佛学中真如法门的集会场所。

译文:

在兜率寺,我听闻了真如法门的集会。

注释:

  • “兜率”:佛教术语,意为”无忧处”,意即佛教修行者向往的理想境界。
  • “知名”:指该寺因名声而知名。
  • “真如”:佛教中的名词,意谓一切真实不虚的真理。
  • “会法堂”:指的是进行佛法讨论或学习的场所。

赏析:

首联两句点明了诗题中的“上兜率寺”——即在兜率寺这个地方。接着,诗人通过描述该寺庙的知名度、真如法堂等,为后文进一步铺陈背景,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

二联

  • 江山有巴蜀:这里的“江山”泛指国家,“巴蜀”指四川一带的山水风光。这一句表达了对国家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
  • 栋宇自齐梁:这里的“栋宇”指的是宏伟的建筑,“齐梁”则是指南朝时期梁代的盛世。这句描述了建筑的壮丽和历史的辉煌,也暗含了对当时盛世的怀念与敬仰。

译文:

四川的巴蜀之地,有着壮丽的江山景色,而我们的建筑物也如同齐梁时期的一样雄伟。

注释:

  • “巴蜀”:中国古地名,这里特指四川地区,以其山水闻名。
  • “栋宇”:指房屋、建筑物等。
  • “齐梁”:南朝梁代(公元502年-55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文化繁荣著称的朝代,其时建筑艺术极为发达。

赏析:

第二联紧承上文,描绘了四川巴蜀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的宏伟壮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辉煌时代的缅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同。

三联

  • 庾信哀虽久:庾信,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作多感慨个人身世和时代变迁,此处可能表达了对庾信作品的敬仰之情。
  • 何颙好不忘:何颙,同样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与庾信同为北朝的代表人物。这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何颙文学成就的认可。

译文:

尽管庾信的作品哀伤深远,但何颙的优秀文学才华却始终让人难以忘怀。

注释:

  •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文笔著称。

赏析:

第三联转向对前人的评价,强调了庾信作品情感深度以及对何颙文学才情的认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学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前辈文化的传承和推崇。

尾联

  • 白牛车远近:白牛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用于运输重物。这句描绘了白牛车的远行,可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追求和愿望。
  • 且欲上慈航:”慈航”通常指佛教中的慈悲之船,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渴望达到的精神彼岸,即佛教所说的涅槃境地。

译文:

虽然白牛车行驶在遥远的地方,但我仍想要登上那艘通往慈悲之岸的慈航。

注释:

  • “白牛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常用于运输物资。
  • “慈航”:佛教用语,意指慈悲之船,比喻达到精神解脱或理想的境地。

赏析:

尾联作为全诗的收束,诗人通过白牛车和慈航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目标的追求和对精神升华的向往。这种表达既具有哲理性,又充满了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