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
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
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避地
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
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
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注释】
避地:躲避战乱,寻求避难之地。
岁:指时运不济。
窜身:躲藏起来,比喻隐忍。
筋骨劳:形容身体劳累疲惫。
诗书:诗和书,代表文化与知识。
遂:于是。
墙壁:指家徒四壁,形容贫穷。
奴仆:仆人或奴隶。
旌旄: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这里指地位。
行在:皇帝所在之处,即京城。
闻信:得到消息。
此生:这一生的遭遇或命运。
腥臊:指血腥味,引申为腐败、污浊。
【译文】
在避世之时,年岁已晚,只能躲藏起来,承受着身心的折磨。
家徒四壁,诗书被遗弃,只有仆人和旌旗相伴。
只听说消息,命运随波逐流,无法掌握。
昔日的神尧帝已经逝去,新的统治将带来腥风血雨。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痛苦生活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情绪。首句“避地岁时晚”直接点明诗人因应战乱而选择隐居,而“窜身筋骨劳”则描绘了这种避世生活带来的身心疲惫。次句通过“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贫困中仍保持文化素养,以及不得不放下尊严、与仆人为伍的无奈。第三句“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透露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无奈接受的态度。最后一句“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新政权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