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
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流寓梓州的诗作。当时严武镇守梓州,杜甫曾一度寄居严武幕下,故有“奉待严大夫”之语。全诗以叙写流寓梓州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抒发了诗人流落异乡、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奉待严大夫 - 等待迎接严武。

殊方又喜故人来 - 在遥远的异乡又高兴地迎来了老朋友。

重镇还须济世才 - 重要的军镇还需要具有济时救世才能的人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 - 常常奇怪部下的偏将副将整天等着什么。

不知旌节隔年回 - 不知道旌节(即朝廷颁发的任命状或官职凭证)隔年才会回来。

欲辞巴徼啼莺合 - 想要辞去巴郡边界上的莺歌燕舞的美景。

远下旌门去鹢催 - 离开蜀中门户旌门,而鹢鸟(大雁)也催促着飞走。

身老时危思会面 - 随着年纪增大,国家局势危急,思念和朋友相见。

一生襟抱向谁开 - 一生中胸怀抱负向谁诉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流寓梓州的所见所感。首联“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反映了杜甫对于再次与朋友相遇的喜悦,以及他对自己能否为国效力的担忧。颔联“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则透露出杜甫对部下的不满和对朝廷迟迟不发任命状的失望。中间两联“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表现了杜甫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以及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叹。尾联“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反映了杜甫对于晚年生活的忧虑,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慨。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沉的关注,以及对友情、家国情怀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