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注释】
①萧八:即杜甫的好友萧嗣复,字八明。②浣花村:指成都附近的浣花溪畔的一个村庄。③濯锦江:指成都南面的锦江。④河阳县里:指河阳县,是当时成都郊外的一座城。⑤满园:指花园。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春天写的。诗人以桃苗为题,写他向好友萧嗣复乞求一百棵桃树苗,并请他到浣花溪边的浣花村去种植的事。《唐才子传》记载:杜甫在成都时,与萧嗣复交好,常相唱和。杜甫曾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可见杜甫对萧嗣复的景仰。此诗即是杜甫向萧嗣复借桃苗的赠答之作。
首联“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意思是我请求你给我一百棵桃树苗种在浣花村里。这两句的意思是,杜甫想借萧嗣复的势力,将他的桃树苗送给浣花村,让那里的人都能享受到桃花的美丽。
颔联“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意思是虽然河阳县里也有桃树苗,但是在濯锦江边却还没有达到满园的程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河阳县里的桃树苗很多,但是在濯锦江边却没有达到满园的地步,所以杜甫希望萧嗣复能给他一百棵桃树苗,让他在河阳县里的桃树也能达到满园的程度。
尾联“春前为送浣花村,桃李莫辞醉。”意思是春天到来之前我就送你到浣花村,希望你在桃花盛开的时候不要拒绝我的邀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天到来之前我将送你到浣花村,希望你在桃花盛开的时候不要拒绝我的邀请。这里的“浣花村”是指浣花溪边的那个村庄。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春天写的。诗人以桃苗为题,写他向好友萧嗣复乞求一百棵桃树苗,并请他到浣花溪边的浣花村去种植的事。《唐才子传》记载:杜甫在成都时,与萧嗣复交好,常相唱和。杜甫曾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可见杜甫对萧嗣复的景仰。此诗即是杜甫向萧嗣复借桃苗的赠答之作。
首联“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意思是我请求你给我一百棵桃树苗种在浣花村里。这两句的意思是,杜甫想借萧嗣复的势力,将他的桃树苗送给浣花村,让那里的人都能享受到桃花的美丽。
颔联“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意思是虽然河阳县里也有桃树苗,但是在濯锦江边却没有达到满园的程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河阳县里的桃树苗很多,但是在濯锦江边却没有达到满园的地步,所以杜甫希望萧嗣复能给他一百棵桃树苗,让他在河阳县里的桃树也能达到满园的程度。
尾联“春前为送浣花村,桃李莫辞醉”意思是春天到来之前我就送你到浣花村,希望你在桃花盛开的时候不要拒绝我的邀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天到来之前我将送你到浣花村,希望你在桃花盛开的时候不要拒绝我的邀请。这里的“浣花村”是指浣花溪边的那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