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诗句原文:
解闷十二首(其七)
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注释翻译:
- 陶冶性灵:陶冶,意为修养、培养;性灵,指人的性情与灵性。陶冶性灵指的是通过文学创作来培养自己的性情和灵性。
- 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即刚写好的新诗;改罢,意味着修改完成;自长吟,指自己独自吟诵长歌。这句表达了诗人写完新诗后,喜欢独自一人反复吟诵,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 孰知二谢将能事:孰知,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无知或不了解;二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朓。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与南朝诗人相比,在诗歌创作上的能力感到惊讶。
- 颇学阴何苦用心:颇学阴何,指学习前人如汉末诗人阴铿和何逊等人的作品;苦用心,指努力思考、下苦功夫。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学习前人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努力和用心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情和创作态度。当时国家动荡,政治局势不稳,杜甫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写下了《解闷十二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句“陶冶性灵在底物”,强调了创作诗歌对于陶冶性情的重要性。杜甫认为,通过诗歌创作,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品味。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想。
第二句“新诗改罢自长吟”,展示了杜甫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严谨态度。他认为,每一首诗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重要品质。
第三和第四句“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中,杜甫通过对比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朓(又称为“大小谢”),以及汉末诗人阴铿和何逊,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他认为,虽然这些前辈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着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造诣,但他们仍然保持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不断汲取新的营养。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解闷十二首》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还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执着追求和深厚造诣。这些作品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