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遣兴五首》中的第二首。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淡泊名利而著称。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俗的不满。
我们来看第一句:遣兴五首(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陶渊明作为一个远离世俗的人,他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道家所追求的那种超脱物欲的境界。这里“遣兴”指的是陶渊明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避俗翁”则是指他避开了世俗的纷扰,过着一种清静的生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或实现道家所追求的那种境界。
我们看到第二句: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陶渊明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但是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不满。这里的“著诗集”指的是陶渊明的诗集,这是他用来记录自己生活感受和思考的作品。“颇亦恨枯槁”则表示陶渊明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生活枯燥无味、缺乏生机的不满。
第三句: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追求生活中的满足和快乐并不是陶渊明所追求的,而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不够的。这里的“达生”指的是达到一种生活的满足和快乐状态。“岂是足”则表示这种满足和快乐并不是陶渊明所追求的。“默识”指的是默默地理解和认识,“盖不早”则表示这种理解并不早于现在。
第四句: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陶渊明有贤良的儿子,但他仍然无法摆脱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牵挂。这里的“有子”指的是陶渊明的儿子们。“贤与愚”则表示儿子们各有优点和缺点。“何其挂怀抱”则表示陶渊明对于儿子们的关心和担忧。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人生、对世俗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他虽然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但在诗歌中却透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和遗憾。同时,他也认识到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是不够的,真正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此外,陶渊明对儿子们的关注和牵挂也是他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