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注释】
谪:贬黜、流放。夷陵:即宜昌,今属湖北省。长乐寺:在湖北当阳市西北。
【赏析】
此为诗人于公元1073年(元丰六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后,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任知州时,游览长乐寺而题的一首七绝。诗人自比为被贬之官,把长乐寺的灯火比喻自己的处境,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全诗用典贴切,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是作者后期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注释】
谪:贬黜、流放。夷陵:即宜昌,今属湖北省。长乐寺:在湖北当阳市西北。
【赏析】
此为诗人于公元1073年(元丰六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后,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任知州时,游览长乐寺而题的一首七绝。诗人自比为被贬之官,把长乐寺的灯火比喻自己的处境,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全诗用典贴切,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是作者后期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北山移出自《杪春再游庐山》,北山移的作者是:李涉。 北山移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北山移的释义是:北山移:指北山上的云雾或景色仿佛在移动,形容山景变幻莫测。 北山移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北山移的拼音读音是:běi shān yí。 北山移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7句。 北山移的上半句是:更效。 北山移的全句是:无令诮馀者,更效《北山移》。 无令诮馀者,更效《北山移》
更效出自《杪春再游庐山》,更效的作者是:李涉。 更效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效的释义是:更效:再尝试,再次效仿。 更效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效的拼音读音是:gèng xiào。 更效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6句。 更效的上半句是: 无令诮馀者。 更效的下半句是:北山移。 更效的全句是:无令诮馀者,更效《北山移》。 无令诮馀者,更效《北山移》。的上一句是:惆怅尘中身
无令诮馀者出自《杪春再游庐山》,无令诮馀者的作者是:李涉。 无令诮馀者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令诮馀者的释义是:“无令诮馀者”释义为:不要让人耻笑我。 无令诮馀者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令诮馀者的拼音读音是:wú lìng qiào yú zhě。 无令诮馀者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5句。 无令诮馀者的上半句是:何由重来斯。 无令诮馀者的下半句是:更效。
何由重来斯出自《杪春再游庐山》,何由重来斯的作者是:李涉。 何由重来斯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由重来斯的释义是:何由重来斯:为何不能再次来到这里。 何由重来斯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由重来斯的拼音读音是:hé yóu zhòng lái sī。 何由重来斯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4句。 何由重来斯的上半句是: 惆怅尘中身。 何由重来斯的下半句是: 无令诮馀者。
惆怅尘中身出自《杪春再游庐山》,惆怅尘中身的作者是:李涉。 惆怅尘中身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惆怅尘中身的释义是:惆怅尘中身:指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感到忧愁和无奈的身躯。 惆怅尘中身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惆怅尘中身的拼音读音是:chóu chàng chén zhōng shēn。 惆怅尘中身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3句。 惆怅尘中身的上半句是:草草如路歧。
草草如路歧出自《杪春再游庐山》,草草如路歧的作者是:李涉。 草草如路歧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草草如路歧的释义是:草草如路歧:形容道路坎坷,不平坦。 草草如路歧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草草如路歧的拼音读音是:cǎo cǎo rú lù qí。 草草如路歧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2句。 草草如路歧的上半句是: 虽同故山会。 草草如路歧的下半句是: 惆怅尘中身。
虽同故山会出自《杪春再游庐山》,虽同故山会的作者是:李涉。 虽同故山会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虽同故山会的释义是:虽同故山会:虽然像往常一样与老友在庐山聚会。 虽同故山会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虽同故山会的拼音读音是:suī tóng gù shān huì。 虽同故山会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1句。 虽同故山会的上半句是:形骸久支离。 虽同故山会的下半句是:草草如路歧。
形骸久支离出自《杪春再游庐山》,形骸久支离的作者是:李涉。 形骸久支离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骸久支离的释义是:形骸久支离:指身体长时间处于衰弱、疲惫的状态。 形骸久支离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骸久支离的拼音读音是:xíng hái jiǔ zhī lí。 形骸久支离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30句。 形骸久支离的上半句是: 白发唯两人。 形骸久支离的下半句是:
白发唯两人出自《杪春再游庐山》,白发唯两人的作者是:李涉。 白发唯两人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白发唯两人的释义是:白发唯两人:指诗人和另一位白发的老者。 白发唯两人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白发唯两人的拼音读音是:bái fā wéi liǎng rén。 白发唯两人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29句。 白发唯两人的上半句是:安得不涕垂。 白发唯两人的下半句是:形骸久支离。
安得不涕垂出自《杪春再游庐山》,安得不涕垂的作者是:李涉。 安得不涕垂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安得不涕垂的释义是:感伤落泪。 安得不涕垂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风格是:诗。 安得不涕垂的拼音读音是:ān dé bù tì chuí。 安得不涕垂是《杪春再游庐山》的第28句。 安得不涕垂的上半句是: 生为前世翁。 安得不涕垂的下半句是: 白发唯两人。 安得不涕垂的全句是:生为前世翁
注释: 谢家为郡确实风流,画得青山寄给楚囚。 惊起草堂寒气晚,海阳潮水到床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连州时所作。《旧唐书·刘禹锡传》中称:“刘禹锡……擢进士第,调饶州蒙溪令。以丁父忧去职。服除,补国子监博士。转连州刺史。”此诗就是作者在任连州刺史时写给友人的。 首句“谢家为郡实风流”,意谓谢氏家族所担任的官职实在有风度。谢氏家族世代为官,其家族中人都是才学兼优、风度翩翩的。这里
【注释】 1. 井栏砂宿遇夜客:井栏上的沙子是夜晚客人们的住宿处。 2. 绿林豪客:在绿林中的英雄豪杰。 3. 他时不用逃名姓:以后用不着再逃避名和字了。 4. 世上如今半是君:如今世上的贤才,一半都是您(指诗人)。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江边的客栈里遇见了一个绿林豪客。绿林豪客夜知闻:他听到了诗人在雨中的吟唱。 他时不用逃名姓:以后用不着再逃避名和字了。 世上如今半是君:如今世上的贤才
注释:这种花不要让人看到,它刚染上鹅黄色还未干透。 好逐秋风上天去,紫阳宫女要头冠。 赏析:此诗描绘了黄葵花的娇媚之态和美丽之姿。诗人以“新染鹅黄色未干”形容黄葵花的颜色鲜亮、鲜艳夺目,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以“此花莫遣俗人看”为切入点,表达了对这种独特美的追求和珍视。 黄葵花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颜色上。它的香气、形态、姿态等都令人陶醉。因此
注释: 1. 谴谪康州先寄弟渤:被贬谪到康州(今属湖北),先将家书寄给弟弟李渤。 2. 唯将直道信苍苍,可料无名抵宪章:只有坚守正直的品格才能得到苍天的信任,我虽然默默无闻但却能与法律相抗衡。 3. 阴骘却应先有谓,已交鸿雁早随阳:阴间的善恶报应应该早已有了定数,就像鸿雁早早地随着太阳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被贬为康州知州期间写给弟弟的信。全诗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命运的不屈不挠。
注释: 膏已明煎信矣哉,二年人世不归来。 庭前为报仙桃树,今岁花时好好开。 译文: 膏已炼好,真的可以食用了,已经两年没回来过人间。 庭院中为你报告,仙桃树今年开花了,要好好的开。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廖道士的,表达了作者对廖道士的思念之情。首句“膏已明煎信矣哉”,描绘了廖道士已经炼好的药膏,表达了作者对廖道士的思念之情。第二句“二年人世不归来”,表达了作者对廖道士已经离开人的世界的遗憾和无奈
``` 山花 六出花开赤玉盘,当中红湿耐春寒。 长安若在五侯宅,谁肯将钱买牡丹。 译文: 那六朵花朵绽放如红色玉盘般美丽,中间部分鲜红湿润,能够承受春天的寒冷。如果长安城中有王公贵族的府邸,谁会愿意花钱买牡丹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村野花与都市中名贵的牡丹,表达了诗人对山花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象的不满。诗中的“山花”被赋予了高尚的品质和坚韧的生命力,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也依然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