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负悬弧礼,危时隐薜萝。
有心明俎豆,无力执干戈。
壮士难移节,贞松不改柯。
缨尘徒自满,欲濯待清波。
【注释】
多负悬弧礼:自己辜负了先人的养育之恩,没有及时承担孝道。
危时隐薜萝:国家危难之际,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有心明俎豆:有报国之心,想为国效力。
无力执干戈:因年老体衰,没有力量去杀敌立功。
壮士难移节:像壮士一样坚定的志向难以改变。
贞松不改柯:就像松树常绿一样坚贞的节操不会改变。
缨尘徒自满:只是满头缨络灰尘,徒然自满。
欲濯待清波:想要洗净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等待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
“自愧”是全诗的主题。首句就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他感到自己辜负了先人的养育之恩,没有及时地承担起孝道的责任。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次句“危时隐薜萝”,描绘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隐居的情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诗人选择了远离政治中心,不再参与国事。这一行为表现出了他的忠诚和责任感。
第三句“有心明俎豆”,则表达了他对报国之志的渴望。他内心有着报国的雄心壮志,希望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由于年岁已高、体力衰退的原因,他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个愿望。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也透露出他的坚韧和决心。
第四句“无力执干戈”,则进一步强调了他无法实现报国之志。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这让他有一丝失落和遗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第五句“壮士难移节”,则是对前几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坚贞不屈、永不动摇的壮士,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信念和意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第六句“贞松不改柯”,再次强调了诗人的坚韧与不屈。他就像那棵长青的松树一样,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态和本质。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最后一句“缨尘徒自满,欲濯待清波”,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满头缨络,但心中满是灰尘,他渴望洗去这些尘埃,让自己的心重新变得明亮和清澈。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省,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