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
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
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
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
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
朝暾赩丹紫,夜魄炯青翠。
穹崇雾雨蓄,幽隐灵仙閟。
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
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观此得咏歌,长时想精异。

南海乱石山作

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

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

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

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

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

朝暾赩丹紫,夜魄炯青翠。

穹崇雾雨蓄,幽隐灵仙閟。

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

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观此得咏歌,长时想精异。

译文:

南海的乱石山是一幅壮丽的风景画。

涨满大海的海水仿佛要堆积到天际,

群山高大险峻地矗立在地面上。

传说中有乱石山,但图画和史书中却没有记载。

山势高峻危险让人感到害怕,

大小山峰都不同凡响。

一会儿好像把云彩当岛屿一样飘浮,

一会儿又和星星一样在银河之间闪烁。

山上的岩石突兀而立,好像鸟儿飞翔,

山下的岩石陡峭下垂,好像猿猴的胳膊。

从前有人曾经走过乱石山,

今天有人从姑洗来到这里。

看到这样的风景,我不禁要吟唱赞美之歌,

常常思念那些神奇的景色和景物。

赏析:“南海乱石山作”是诗的开头,以“乱石山”点明诗题中的“乱石山”。“南海”二字表明诗人的立足点,是站在海边远眺南海中的乱石山。这一句写乱石山的形势,用夸张手法描绘乱石山的险峻奇特。“涨海积稽天”,意思是大海浩瀚无边,似乎连天的尽头也给挡住了,写出了乱石山的气势。“群山高嶪地”是说乱石山周围的群山高峻、挺拔、巍峨,给人以雄伟的感觉。这句诗不仅描写了乱石山的自然景观,而且表现了诗人对乱石山的感受和想象。“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乱石山之所以称为乱石山,是因为乱石山的石头形状奇特,参差不齐,难以用语言形容。因此,关于乱石山的图典里没有记载它的真实情况。这里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自己对乱石山的赞叹之情。“悬危悉可惊”,“悬危”,指山势高峻、陡险。这二句诗的意思是乱石山上的奇峰怪岩都令人感到惊奇。乱石山的奇峰怪岩多姿多彩,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乱石山的险峻和奇丽。“乍将云岛极”,“乍将云岛极”四字写出了乱石山的云雾缭绕、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还与星河次”意思是乱石山就像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明星,在夜空中与众星并列在一起,使人感觉十分壮观。“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两句写乱石山的上下位置关系。乱石山的山顶好似鸟儿飞翔般高耸入云,而其下面却如同悬崖峭壁般令人心惊胆战。乱石山上下位置关系的这种变化,给人一种忽上忽下、惊险刺激的感觉。“朝暾赩丹紫,夜魄炯青翠。”乱石山朝阳的阳光犹如丹红之色,夜晚的天空则闪烁着青色光芒。这二句诗既写出了乱石山四季景色的不同,更突出了乱石山的秀丽和神奇。“穹崇雾雨蓄”,“穹崇”是形容天空高远的样子;“雾雨蓄”是说乱石山上的雾气和雨水聚集在一起。这二句诗既写出了乱石山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又写出了乱石山上云雾缭绕、水汽蒸腾的奇妙景象。“幽隐灵仙閟”,这二句诗的意思是乱石山上隐藏着许多神仙的踪迹,使人神往不已。诗人以“幽隐”形容乱石山上的神仙踪迹深不见底,以“閟”形容这些神仙的踪迹深不可测。“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乱石山有成千上万丈高的悬崖峭壁上挂着鹤巢,也有几千丈高的悬崖峭壁上垂下猿猴的臂膀。这二句诗既写出了乱石山的地理位置,更写出了乱石山上的奇异景象——悬崖峭壁上悬挂着鹤巢,猿猴的臂膀垂下几丈高的地方。“昔去景风涉”,“昔去”,指过去。这二句诗意思是说以前有人曾从乱石山下经过,并留下了足迹或痕迹。“今来姑洗至”,“姑洗”指古代的一种乐律名称,这里借代指今天的姑洗村(今属广东廉江市)。这二句诗意思是说现在有人从姑洗村来到这里。“观此得咏歌”,“观此”,指的是诗人眼前的乱石山。这二句诗意思是说诗人观看眼前这个美丽的景色后不禁吟诵起歌颂乱石山的诗歌。“长时想精异”意思是说诗人长时间地思考和想念那美妙神奇的景色和景物。“长时”,指很长时间;“想”,思索;“精异”是说美好的、奇特的东西。整首诗通过对乱石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乱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