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溪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
菖花定是无人见,春日惟应羽客逢。

又二绝

石上溪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

菖花定是无人见,春日惟应羽客逢。

赏析: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期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理想与信仰的坚定表达。

这首诗题为“又二绝”,共两首,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第一首《石上溪荪发紫茸》通过描绘石上的菖蒲生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第二首《碧山幽蔼水溶溶》则转向了对高山流水的描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深远的境界。整体来看,这两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首句“石上溪荪发紫茸”,描述了溪边石上菖蒲丛生的景象。紫色的草叶在绿水之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色彩的对比不仅增添了诗中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碧山幽蔼水溶溶”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景象,将视野扩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这里的“碧山”指的是青翠的山峦,它们在云雾缭绕中显得更加神秘而深邃。“水溶溶”则形容水流清澈透明,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整个诗句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

第三句“菖花定是无人见”,通过“定是”表达了一种确信的态度,意味着这番景色是如此独特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见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珍惜之情,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无奈。然而,正是这种孤独与被遗忘的状态,反而使得这份美更加珍贵和难得。

最后一句“春日惟应羽客逢”则是对前两句情景的一个回应。在这里,“羽客”可能指的是追求高洁境界的隐士或仙人。诗人想象着只有在春天这个特定的时刻,那些追求超然物外生活的高人才能有幸欣赏到这样的美景。这不仅是对前两句景色的高度概括,也表达了一种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内涵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远的人生理想。它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洗礼。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文天祥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