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饯落晖,腊酒减春衣。
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
戎装千里至,旧路十年归。
还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飞。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离开亭子在夕阳中饯行,腊酒已经减少了春衣。
岁末时烟霞重重,寒川上云树微茫。
戎装千里远至,旧路十年归程。
还似雁飞向江中沙洲,相逢后又背向飞去。
译文:
离别的亭子,在落日余晖中饯别,腊酒已经减少,春衣也随着时间而减薄。
岁月渐晚,烟霞更浓重,寒川上的云树更加细微。
身着戎装奔赴千里之远,旧路归来已是十年。
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汀洲大雁那里,再次相逢却又要各自背向飞去。
注释:
-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洛阳河亭,即洛阳城外的河亭,这里指代诗人与留守官群公相聚的地方。奉酬,即赠送酬答之意,表示对留守官群公的敬意。群公,泛指各位留守官。
- 离亭饯落晖,腊酒减春衣:离别的亭子里,在夕阳的余晖下,腊酒已变淡,而春衣也渐渐变得单薄。
- 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岁月将尽,天空中的烟霞显得更加浓厚;河流寒冷,云雾缭绕的树林也变得细弱。
- 戎装千里至,旧路十年归:身着戎装,奔赴千里之遥;旧路归来已是十年的时光。
- 还似雁飞向江中沙洲,相逢又背飞:就像大雁飞翔到江中的沙洲一样,虽然再次相逢,却又是背向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冬送客之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送别友人的动人画面。
首联“离亭饯落晖,腊酒减春衣”写分别的情景。“离亭”点明地点,说明是在驿亭相别。“饯”字表明送别的意味,“落晖”写出傍晚时分,天色将晚,暗示诗人此时的心情。“腊酒减春衣”,腊月时节,气温低,饮酒后容易感觉冷。春衣渐薄,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颔联“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的凄清氛围。“岁晚”意味着年华老去,“烟霞重”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厚重,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川寒云树微”则写出了河流的寒冷和树木的萧瑟,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送别时的环境背景,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颈联“戎装千里至,旧路十年归”则是对友人的深情寄语。“戎装”是指战士的装束,这里借指出征或奔赴战场。“千里至”表明了行程的遥远,而“十年归”则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时间之长。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尾联“还似雁飞向江中沙洲,相逢又背飞”则是诗人对于重逢和分别的感慨。“江中沙洲”比喻友人即将回归的地方,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相逢又背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喜悦和悲伤之情,既有相逢的喜悦,又有背飞的无奈。这两句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又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