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地可潸然,阳城烽树边。
今朝望乡客,不饮北流泉。
【注释】
阳城: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烽舍:《左传·僖公三年》载:公元前658年,宋国与楚国交战,宋襄公率军驻扎在泓水南岸。宋人派司马公孙固向楚王报告,楚成王亲自到泓水南岸观察形势。楚军主帅子玉认为宋军无斗志,就派华元去劝降,但被宋襄公拒绝。后来宋军获胜而回,宋襄公说:“我与楚人作战,为了不辱没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没有越过垒上的土墙。”《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宋昭公时,华元为司马,与乐大心同谋,杀了昭公的大臣皇戌,以救宋国于齐、晋之间,国人大悦。昭公闻之怒曰:‘吾杀其大子以属乱也,而立其庶孽,何益?以乱易乱,不犹愈乎!’”这里用此事说明宋襄公是“望乡客”,即有归思之人。潸然:流泪的样子。阳城烽树边:指阳城县附近,因为古代在边界处常有烽火台,所以称为烽树。北流泉:向北流出的泉水。
【赏析】
写一位望乡客站在宋国的边境上,望着阳城的烽树,不禁潸然泪下,他不愿喝那北流的泉水。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致,它通过一个“望”字,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十分深切动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也很有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结构紧密,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