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尔去迟迟。
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杜牧在《故洛阳城有感》中,以一片墙的高耸挡住了前行的道路为引子,描绘出洛阳古城的萧条和破败。

【注释】 1. 当道:阻挡道路。 2. 迟迟:形容行人不愿离去,缓慢地行走。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汉朝的历史,实际上是句句都是指唐王朝的现实。 唐朝“甘露之变”的屠杀,血腥未干之季,杜牧已经看到了可能的悲惨结局,他用自己的笔对统治者进行了警告,但是,这预言还是变成了他不愿意看到的现实。

【赏析】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洛阳古城的萧条景象:高大的宫墙挡在人们面前,行人因畏惧而不敢前行。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人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荒凉与衰败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凉气息。

诗的后四句则转入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锢党岂能留汉鼎”一句,诗人通过批判那些把持朝政、阻挠变革的奸佞之臣,表达了对政治清明和国家繁荣的渴望。“清谈空解识胡儿”一句,诗人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只会空洞谈论却不务实事、不懂国家大计的官员。“千烧万战坤灵死”,更是直指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古城的描写和对政治现象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深刻的历史使命感。

《故洛阳城有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历史诗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历史的真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