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秦筝里,声声怨别离。
只缘多苦调,欲奏泪还垂。
妾意如弦直,君心学柱移。
暂时停不弄,音调早参差。

注释:

玳瑁秦筝里,声声怨别离。

这是指女子用玳瑁装饰的秦地筝,在弦上弹奏时发出的声音,充满了对离别的怨恨之情。

只缘多苦调,欲奏泪还垂。

是因为琴筝的音乐中包含了太多的悲苦,所以想要演奏的时候,泪水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

妾意如弦直,君心学柱移。

而我的心意就像琴弦一样直,你却像柱子一样弯曲。

暂时停不弄,音调早参差。

即使暂时停止了弹拨,音调也已经变得不协调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离别之际的心情和遭遇,通过对比自己的心意和对方的心理,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

诗的开头两句“玳瑁秦筝里,声声怨别离”直接点明了主题,通过女子弹奏秦筝这一动作,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秦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以玳瑁为装饰,声音悠扬婉转,常常被用来表达深情厚意。然而,在这悠扬的乐声背后,却隐藏着女子深深的哀怨之情。这种哀怨并非源于外在的环境或者他人的行为,而是源于内心的情感波动。

接下来的两句“只缘多苦调,欲奏泪还垂”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心中的哀怨。这里的“苦调”并不是指音乐本身带有悲伤的成分,而是说由于琴筝中蕴含着太多的悲苦之音,所以在弹奏的过程中,女子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时的情感状态,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笔端,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作品之中。

第三句“妾意如弦直,君心学柱移”则是对两人情感差异的描写。女子认为自己的感情如同琴弦一般直率、坚定,而对方却像柱子一样弯曲、不稳定。这种比喻既体现了女子对自己情感的自信,也暗示了两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在古代社会,男女之间的情感往往受到礼教的束缚和限制,因此,这种情感的差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女关系的期待和规范。

最后两句“暂时停不弄,音调早参差”则进一步强调了两人情感的差异性。尽管暂时停止了弹拨,但音调已经不再整齐和谐了。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两人情感的差异,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在这种情境下,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未来的走向也无法预测。

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弹奏秦筝这一动作的描绘,展现了她在离别之际的内心世界和遭遇。诗中的“苦调”、“直”和“移”等词汇,都深刻地揭示了两人情感的差异和矛盾。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古代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