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何崔嵬,横桥架山顶。
傍通日月过,仰望虹霓迥。
圣者开津梁,谁能度兹岭。

在唐朝诗人李幼卿的笔下,游烂柯山四首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幅壮美的山水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巨石何崔嵬:描述了烂柯山上的巨大岩石,其形状高大而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崔嵬”一词常用来形容山峰高耸、险峻,这里用来形容巨石,突出了其巍峨壮观的特点。

  2. 横桥架山顶:描绘了一座横卧于山顶之上的桥梁,这座桥的存在为山路提供了便利,使得登山者可以跨越险峻的地形。这里的“横桥”指的是横跨山岭的桥梁,而“架山顶”则形容桥梁建于绝顶之地,显得尤为突出。

  3. 傍通日月过:表达了从烂柯山出发,可以望见太阳和月亮从天空中经过的景象。”傍通”意味着旁边相通,”日月过”则形象地描绘了日出和日落时的天文景观。

  4. 仰望虹霓迥:描绘了站在山顶上,能够仰望到远方彩虹和云层交织的景象。”虹霓迥”形容彩虹与云彩相接,形成一种遥远而迷人的视觉效果。

  5. 圣者开津梁:这里的“圣者”可能指的是仙人或圣人,他们开辟了通往烂柯山的道路,使得人们能够来到这里。”津梁”指的是渡口或桥梁,象征着交通和连接。

  6. 谁能度兹岭:表达了对于是否能通过这座大山的疑问,暗示着道路的艰难和挑战。这里的“度兹岭”意味着克服这道难关,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挑战的勇气。

  7. 二仙自围棋:描绘了两位仙人在下棋的场景,他们在烂柯山中悠闲地对弈,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个画面既富有诗意又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

  8. 仙家异人代:这里的“仙家”可能指的是神仙家族,而“异人代”则表示他们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这句话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神秘感。

  9. 笙鹤何时还:询问的是笙和鹤这些仙禽何时才能再次出现,暗示着对仙界生物回归的期待和幻想。这里的“笙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着祥瑞和美好。

  10. 仪形尚相对:描绘的是两个仙人相对而坐,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敬意。这里的“仪形”指的是他们的外在形象和仪态,而“尚相对”则表明他们保持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状态。

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烂柯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仙人的刻画,诗人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其更具有了神话色彩和文化内涵。

李幼卿的游烂柯山四首不仅是对其游览经历的记录,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烂柯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