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
河桥吹角冻,岳月卷旗圆。
僧救焚经火,人修著钓船。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
送安抚从兄
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
河桥吹角冻,岳月卷旗圆。
僧救焚经火,人修著钓船。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
注释:
- 奉诏向军前:指奉命前往前线,参与战争。
- 朱袍映雪鲜:红色的战袍在雪中显得更加鲜亮。
- 河桥吹角冻:河边的桥梁上,吹响的号角声让寒冷的天气更加凛冽。
- 岳月卷旗圆:形容月亮挂在山头,将旗帜映得圆圆的。
- 僧救焚经火:僧人在火灾中救出了被烧毁的佛经。
- 人修著钓船:人们在寒冷的河水中修补或建造钓鱼用的船只。
- 六州安抚后:在六州的战事结束后。
- 万户解衣眠:形容在战后的安定时期,人们不再需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可以脱下衣服睡觉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与和平景象的作品。诗中的主人公奉诏前往战场,身穿鲜艳的朱袍,象征着他的英勇与决心。然而,战场上的严寒和战斗的紧张让他的朱袍在雪地中显得格外鲜亮。他站在河边的桥梁上,吹响号角声,让寒冷的天气更加凛冽。同时,诗人用“岳月卷旗圆”这一形象,描绘了月光映照下的壮丽景色。
在战争中,僧侣们冒着危险救出被烧毁的佛经,而人们在寒冷的河水中修补或建造钓鱼用的船只。这些细节都反映出战争中人们的艰辛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两句“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安宁。这里的“万户解衣眠”意味着人民不再需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可以脱下衣服睡觉了。这不仅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结束,也预示着和平与安宁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争与和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它不仅反映了边塞战争的真实情况,也展示了人民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