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
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子直晋昌李花

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

注释:

  1. 吴馆:这里指吴地的官舍。熨(yùn):熨平,比喻心情平静、愉快。
  2. 秦台:指秦地的楼台。熏(xūn):熏香。
    译文:
    不知吴国官舍何时能抚平我的忧愁,不知在秦地楼上我是否闻到了薰香。
    赏析:
    诗人通过写“吴馆”、“秦台”之景,抒发自己漂泊在外、不得归乡的哀伤之情。“何时熨”与“几夜熏”,“何时熨”是问何时能抚平自己的愁绪,“几夜熏”是说几夜闻到了薰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家的思念。
    第二联:“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注释:
    绡轻:薄如蝉翼。绡,生丝细绢;轻,轻薄之意;卷:打开。绡轻谁解卷,意思是:轻薄如蝉翼的生丝绢,是谁能够解开它的呢?香异自先闻,意思是:香气不同寻常,它自然先于人们而散发出来。
    译文:
    薄如蝉翼的生丝绢,是谁能够解开它的呢?香气不同寻常,它自然先于人们而散发出来。
    赏析:
    “绡轻”形容生丝绢质地轻薄,如同蝉翼一般柔滑细腻,给人以轻盈的感觉。这里的“绡轻”,既是对物象的描写,也是对情感的隐喻,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香异”则是指这种香气不同于寻常,它独特而芬芳,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自先闻”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独特的香气,仿佛它已经提前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生丝绢和香气的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感。
    第三联:“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
    注释:
    月里:月亮之上或月光之下。姊:姐姐、妹妹。云中:指云层之上或云彩之中。
    译文:
    月亮之上有谁没有姐姐,云层之上也有你的身影。
    赏析:
    这句诗以月亮和云朵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姐姐,云朵比作君。这样的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富有想象力,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美丽的梦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此外,这句诗还蕴含着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表达“谁无姊”和“亦有君”的疑问,诗人似乎在向远方的家人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牵挂和关心。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感。
    第四联:“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注释:
    樽(zun):盛酒器具。见飘荡:形容酒杯中酒液的流动状态。飘荡:形容酒液的流动状态。愁极客襟分:意思是:愁绪至极之时,客居他乡的心情更加难以排解。
    译文:
    酒杯旁边看到酒水在飘荡,愁绪至极时客人的心情更是无法排解。
    赏析:
    这句诗继续描绘了诗人在饮酒时的情景。“樽前见飘荡”形象地描绘了酒杯中酒液的流动状态,给人一种酒气蒸腾、酒意浓厚的感觉。而“愁极”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达到了极点,难以排解。最后一句“客襟分”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异地、远离亲友的心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这首诗以“子直晋昌李花”为题,通过对吴馆、秦台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同时,通过对生丝绢、香气、月亮、云朵等元素的独特描绘,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意象与内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