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食不敢食,合栖犹未栖。
闻风亦惊过,避缴恨飞低。
水阔缘湘因,云寒过碛迷。
悲鸣感人意,不见夜乌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孤雁行》。
诗句释义:
- 欲食不敢食,合栖犹未栖。
- “欲食”意为想吃东西,但不敢吃。“合栖”即成群结队地栖息。这里形容大雁在飞行过程中,虽然饥饿但不敢靠近食物,仍然保持着警惕和距离。
- 闻风亦惊过,避缴恨飞低。
- “闻风”即听到风声。“避缴”意为躲避追捕。“恨飞低”意味着因为担心被捕或被射而不得不压低飞行高度,避免接近地面。
- 水阔缘湘因,云寒过碛迷。
- “水阔”指水面宽阔。“缘湘”是指沿着湘江一带航行。“碛”指的是沙漠或沙地。“云寒过碛迷”描绘了大雁在寒冷的天气中经过沙漠时,由于气温降低而看不清方向,迷失了路线的情景。
- 悲鸣感人意,不见夜乌啼。
- “悲鸣”表示大雁发出哀伤的鸣叫声。“夜乌啼”则是指夜晚乌鸦的叫声。这里表达了大雁在长途飞行中的孤独和无助感,以及对于同伴的思念之情。
译文:
大雁飞翔时谨慎不进食,
成群结队却仍不敢靠岸停歇。
听到风吹动就惊慌逃窜,
躲避捕鸟人只能飞得更低。
水面宽阔是因为沿湘江航行,
寒冷天气越过沙漠让人迷茫。
哀鸣声触动人心弦,
却看不见夜晚乌鸦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孤雁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大雁的飞行行为和心理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困境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