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注释】
高士咏混元皇帝:指诗人在《高士咏》中赞美的“混元皇帝”。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汉武帝时曾举荐贤能之士。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指道德高尚者不受蒙蔽。严君,严子陵,字子陵,东汉初年著名隐士。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通过占卜来教化世人。玄经,即《老子》。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紫庭”是道教仙境。闭关,隐居不出。动元象,使宇宙万物运动起来。何必游紫庭,不必到紫微宫去。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道家思想的作品。全诗分为三段,前两段先从正面写高士之德、隐士之志;第三段则用反问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态度。
第一段“汉皇举遗逸”,起首点出主题。汉武帝时期,朝廷重用许多隐士,他们有的被推荐给帝王任用,有的虽未被推举但已经名闻朝野。这里说汉皇举遗逸,意谓汉帝尚知道荐举隐士,而天下的贤士们却都得到了安宁。这两句是正面描写高士们为社会所推崇的情况。
第二段“至德不可拔”,紧承上文,进一步赞扬隐士们的高尚品德。至德不可拔,意谓他们的道德品质高尚得无法动摇。严君独湛冥,意谓隐士们虽然受到朝廷的礼遇,但依然保持自己的清高品格,不为名利所动,不与当权者的权势同流合污。严君,即严光,字子陵。东汉光武帝时,光武帝多次征召他入朝做官,他坚决不去,隐居于富春江畔钓鱼台,后人称他为“严子陵”。这里借指高士们。湛冥,指深居简出。
第三段“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接着从反面写隐士们不为世俗所染、远离尘嚣的高远志向。卜筮训流俗,意谓隐士们以占卦等手段来教育民众,使他们懂得如何处世的道理。指归畅玄经,指隐士们能够超然物外,把一切纷扰世事置之度外,专心致志地研究《老子》、《庄子》这样的玄妙经典。这两句是侧面烘托,突出隐士们远离红尘、淡泊明志的崇高品质。
最后一联“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元象,指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变化。这里比喻宇宙万物都在运动发展。作者认为,隐士们虽然闭门不出,但他们的品德、智慧却能带动整个宇宙的运行与发展。因此,他们并不需要离开隐居之地去做官、游历宫廷那样虚度光阴。这两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它既表现了作者对隐士们的高度赞扬,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鄙弃。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先从正面歌颂隐士们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后半部又从反面说明他们不为名利所诱,能够超然物外,从而表现出隐士们的高尚品质。这种写法,既避免了直叙的平铺直叙,又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