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注释】

祖龙:指秦始皇。秦朝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姓赵氏,名政,字胡亥。

永王:指唐肃宗李亨的长子李璘。李璘被封为江陵郡大都督,封南平郡王时改名璘,因在蜀地叛乱被流放夜郎,后得赦返长安。

东巡:即出巡,指永王的东下。东巡歌,即写东下之诗的别称。永王出巡,沿途作歌,多咏怀古吊今之意。此组十首皆为此而作。

浮桥:古代渡海用木排或竹筏搭成桥梁,谓之“浮桥”。

寻阳:今属江西省。

文皇:汉高祖刘邦。

辽:指今辽宁省。

【赏析】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每首七绝。本诗为其中的一首。全诗以咏史抒怀为旨,借咏史讽喻时政,表达了作者对永王出塞的反对和担忧,也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首句点明永王起兵的缘由。永王李璘是肃宗李亨之子。唐肃宗李亨于至德元载(756)即位,次年改元乾元(758)。这时,李璘年仅十三岁,但封南平郡王。由于他生性骄奢淫逸,且不事生产,又无功绩。于是朝廷派宦官至其府第宣诏说:“我当择日立汝为皇太子。”李璘听后十分高兴:“何谓‘择日’,我今日便为太子!”随即与宾客饮酒作乐。不久,他又在江陵暴卒,终年十九,谥曰“愍”(一说谥“冲”),葬于湖北洪山。永王既死,肃宗命人将其灵柩迁回长安,并追赠其父为荆州大都督。肃宗还曾命人刻石纪功:“赞襄社稷,功加古人。”但不久肃宗驾崩,上元二年(761),玄宗李隆基即位,是为代宗。代宗即位后,永王之子李璘逃到江陵,肃宗为之改葬,追谥为“忠”,并赐国号“兴”,仍居江陵。永王虽改谥为“忠”,但在民间仍称其为“逆贼”,甚至有人将他在江陵的墓改为“乱冢”。

次句以秦始皇、汉武帝自比,指出自己有帝王的雄才大略。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他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自以为功业非凡,于是建阿房宫,筑万里长城,凿直渠,通驰道,修驰道,造骊山陵。他还派人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寻找仙人和不死之药。他认为自己可以长生不朽。可是不到五十年,就在公元前210年突然病死于沙丘宫。他死前对丞相李斯说:“吾欲与子孙共此乱世兮,非有托于天下后世而长有江山者不能也。”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一前87年在位。他平定匈奴,开疆拓土,扩大疆域;开拓西域;开辟西南夷,使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展;还修建太学,设五经博士,令诸子百家讲论;他还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又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出征匈奴。汉武帝自称:“朕之威德,甚于先帝。”这两句都是说自己有雄才大略。

第三句写永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永王楼舰轻秦汉是说永王的战船轻便灵活,能轻松自如地往来于长江和淮河之间。这里指的是永王率军东下江南。而轻秦汉,则是指永王的楼舰比历史上任何一次东下长江的船队都要轻便。因为历史上东下长江的船只都只能顺江而下,而永王却要逆江而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这里的轻秦汉,实际上也是在说永王的战船轻便灵活。而文皇欲渡辽则是说汉高祖刘邦曾想渡过辽河去征服匈奴。这句的意思是说,永王的楼舰轻灵活便,就像汉高祖想渡辽一样,可见他轻敌自负,没有充分估计形势。

第四句写自己希望永王早日回到长安,不要再东下江南了。永王如果东下江南,那么唐朝就会灭亡了。

第五句写自己愿意做永王东下的舟楫之臣,帮助永王东下江南。这里的“舟楫”指的就是船楫。

最后一句写自己希望永王早日回长安,不要继续东行。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它首先表明自己反对永王出师的观点。接着通过咏古来表达对永王出师的忧虑。最后表明自己愿意为永王做舟楫之臣,帮助他东下江南。全诗情调激昂慷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