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释】
秋下荆门:秋天的景色,江上。荆门:古时湖北长江南岸的名山,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阖庐曾伐楚至此,见有神人乘白鹿在山上徘徊,遂渡江北去。后以“荆门”代指江水北岸。
霜落:秋风吹落了树叶,所以霜降的时候天气很冷。
布帆:用布制成的船帆。
秋风:秋风劲吹。
鲈鱼鲙(kuài):即“脍”,细切鱼肉,作菜肴。这里泛指美味佳肴。
入剡(shàn)中:进入剡溪。剡溪在今浙江嵊县一带。
【赏析】
《秋下荆门》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秋日长江两岸的景色和李白的心情,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江上的美景图,寒意袭人,江边的树木已经变得光秃,只有布帆随风飘扬。这里的“霜落”一词不仅写出了秋天的寒冷,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旅程。“江树空”则描绘了江边的孤寂,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
第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旅行的目的。他此行并非为了品尝鲈鱼鲙,而是喜欢名山大川,向往那些美丽的名胜古迹。这一句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这次旅行,更加坚定了他对自己事业的信念,同时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即要追求真理和正义,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