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二》

逐句释义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

译文

毛遂不会因为一个空言而掉入井中,曾参也不会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他人。
空洞的谣言会误了公子的前程,就像投掷在父母心上的疑虑会让慈母受惊。
洁白无瑕的美玉在月光下反射出两个明亮的月亮,这才是真正的美玉。

注释

  •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因其勇于直谏而闻名。
  •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以孝顺著称。
  • 虚言:不实的言辞。
  • 公子:此处指有地位或权势的人。
  • 慈亲:对父母的称呼,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 白璧双明月:用来形容洁白如玉的美玉在月光下反射出两轮明月,象征完美无暇。

赏析

李白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权贵的不满以及对真诚和孝道的赞美。他用历史人物毛遂和曾参的故事来比喻社会上的不实之言和盲目从众的行为,批评那些轻信谣言和随波逐流的人。同时,通过“白璧双明月”的形象描绘了真正的美玉,强调了纯洁与真实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是李白表达思想感情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