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岐阳蒙相国对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译文:
在岐阳的蒙相国府邸我得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微风吹过,带来了危险高耸的亭子和明亮照耀的月台,平津阁畔我漫步徘徊。尽管我没有像宋玉那样得到君主的赏识而能随意挥洒笔墨,但我依然效仿王羲之,学习种竹。已经找到了一处可以安静居住的地方,让我能够休息;但是,我却因为无法忍受行程中的艰辛,而感到疲惫。我的家乡有万里之外的兰花与菊花,然而我现在却在异乡,只能通过梦境与它们相会。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和哀愁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境遇的无奈。诗人以描绘岐阳蒙相国府邸的自然景观开篇,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接着转入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虽然未能如愿以偿地施展才华,但却在府邸中找到了片刻的慰藉。他羡慕王羲之能够自由地种植竹子,以此比喻自己的处境。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艰难,以及无法摆脱的劳累和疲惫。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嬾回”,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内心的纠结和矛盾。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吴融作为唐代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感。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抱负的不懈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