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萧索,田风拂拂,麦芒如彗黍如粟。
关中父老百领襦,关东吏人乏诟租。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
殷勤为我下田租,百钱携偿丝桐客。游春漫光坞花白,野林散香神降席。
拜神得寿献天子,七星贯断姮娥死。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章和二年中”交代了时间,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第一句描写景,第二、三、四句写人,五、六句写事,最后两句抒情,结构上是总分结构。
“云萧索,田风拂拂,麦芒如彗黍如粟”,意思是天空阴沉,田野里的风轻轻地吹拂着,小麦长得像扫帚,谷子像小米一样细小。“萧索”指天气阴沉,也指凄凉。“拂拂”,形容微风轻轻吹过。“芒”,麦穗。“彗”,扫帚。“粟”,谷物,此处泛指谷物。
“关中父老百领襦,关东吏人乏诟租”意思是长安(关内)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棉衣穿,而关东(关外)的官更却连饭都吃不饱,交纳不起赋税。“襦”,古代的衣服。“襦”,古代的一种短衣。“襦”是古代的一种上衣,“襦衫”,这里代指衣服。“绔”,古代的一种长裙。“绔”是古代的一种裙子。“袴”,一种下裳,这里指裤子。“诟租”,交纳赋税。“诟”,责备、责骂。“租”,古代对农民征收的一种税,即租谷。
“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意思是春天里,健壮的公牛在犁地,土地变得肥沃,菖蒲丛生。“健犊”,强壮的公牛。“膏”,指肥沃的土地。“菖蒲”,一种香草,古人认为它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称其为“剑兰”。
“殷勤为我下田租,百钱携偿丝桐客”意思是恳切地劝我到田地去耕种,百钱拿来补偿你做乐器的手艺。“殷勤”,恳切,诚恳地。“田租”,向农民征收的地租。“丝桐客”,弹琴唱歌的人。“丝”,指弦线;“桐”,指桐木制成的琴。
“游春漫光坞花白,野林散香神降席”意思是春天出游时,漫山遍野开满了白色的花朵,野林中弥漫着芳香,神仙降临宴席上。“游春”,春日外出游玩。“坞”,山谷。“神降席”,神仙降临宴席上。
“拜神得寿献天子,七星贯断姮娥死”意思是我拜祭神灵以求长寿献给皇帝,用七枚星宿来表示嫦娥的死亡。“拜神”,祭祀神灵。“得寿”,求得长寿。“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中的仙女。“七星贯断”,用七颗星宿来比喻。“七星贯断”用七颗星宿来象征嫦娥的死亡。
【答案】
章和二年春,关中平原上,天阴沉沉的。田野里,风轻轻地吹拂着,小麦长得像扫帚,谷子像小米一样小。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棉衣穿,而关外的人们却连饭都吃不饱,交纳不起赋税。
春日郊外,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壮实的牛在耕地,土壤变得肥沃起来。满山坡的菖蒲丛生,散发出阵阵清香。人们诚惶诚恐地请我到田地上去耕种百钱作为报酬,我带着百钱去抵偿你弹奏乐器的手艺。
漫山遍野开满了洁白的鲜花,野林中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味,神仙降临宴席上。我向神灵祈求长寿,用七颗星星象征月亮中的嫦娥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