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鳞别浦起微波,泛泛轻舟桃叶歌。
斜雪北风何处宿,江南一路酒旗多。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泛指江南地区。鳞嶙:波纹的样子。泛泛:轻缓流动的样子。桃叶歌:泛指南朝民歌《桃叶歌》。斜雪:偏西的雪花。北风:指西北风。宿:过夜。一路:到处。酒旗:酒店门前挂的彩旗。赏析:这首诗是写江南风光的。首句写江水微波粼粼,两岸柳绿花红、烟雨蒙蒙;次句写轻舟在水面上飘荡,渔夫歌唱着《桃叶歌》。后两句描写了诗人所经之处酒旗招展、酒香浓郁。诗以“泛泛轻舟桃叶歌”起兴,点明时令,并引出下句“斜雪北风何处宿”,为全诗定调。“何处宿”三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自己无处可栖,虚写所见之地多有酒家。最后二句,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处处酒旗迎风飘舞,酒香四溢,于是感叹:“江南一路酒旗多。”
【译文】
江水微波粼粼,轻舟泛泛行于水上,唱着《桃叶歌》。
不知西北风何时吹来,我们在此歇脚过夜。
江南路上处处酒旗迎风飘扬,满路都是美酒飘香。
【赏析】
此诗作于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当时陈孚正在任杭州府通判。从诗题来看,诗人此行是去访友。江南一带,风景如画,酒楼酒馆很多,因而作者便写下了这首小诗,抒发他旅途中的感受。
“鳞鳞别浦起微波,泛泛轻舟桃叶歌。”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江南春色图: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艘小船轻轻地行驶着,船尾扬起了阵阵桃花般的歌声。“鳞鳞别浦”形容水中的波纹犹如鱼鳞一般,形象逼真;“泛泛轻舟”则写出了船只轻快地在水面上行进的样子。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斜雪北风何处宿?江南一路酒旗多。”后两句则转换了视角,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这里,诗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住宿问题。面对寒冷的西北风和飘飞的雪花,诗人不禁发出了疑问:“究竟在何处可以过夜呢?”而答案则是显而易见的:“江南!”因为江南地区有着丰富的酒楼和酒旗,所以这里的酒店比比皆是,随时都可以找到一处温暖的栖息之处。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反问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情的喜爱,也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成功地表现了自己对江南文化的喜爱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文人士大夫们对于江南风情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