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秦梦诗三首其二》为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五言古诗,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 诗句释义:
- 泣葬一枝红:描述在梦中为李白举行丧礼的场景,用“泣葬”和“一枝红”描绘了一种悲戚的氛围。
- 生同死不同:表明虽然李白生前与自己关系亲密,但在死亡面前却无法共度,表达了深深的哀思。
- 金钿坠芳草:比喻李白的灵骨如同金玉般珍贵,坠落在芬芳的草地,暗示着对李白的怀念之情。
- 香绣满春风:形容梦境中的春风中弥漫着香气和绣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悲伤的画面。
- 旧日闻箫处:回忆过去一起吹箫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高楼当月中:想象李白的灵魂在月光下高高地升入天际,体现了对朋友的敬仰以及对生死界限的理解。
- 梨花寒食夜:描绘了清明时节梨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深闭翠微宫:以皇宫的深闭象征内心的孤独和对朋友的思念。
- 译文与赏析:
- 诗歌以梦境为媒介,通过梦中与李白的对话和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老友的深切怀念和担忧。
- “泣葬一枝红”,通过泪水和葬仪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悲痛与不舍。
- “生同死不同”,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 “金钿坠芳草”,以金钿(指华丽的饰品)和芳草作比,形象地描绘了逝者之贵重与生者之哀伤,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对人与人关系的侵蚀。
- “香绣满春风”,春风中弥漫着花香与绣衣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但带有忧伤的春日氛围。
- “旧日闻箫处”,追忆往昔吹箫的乐音,反映了诗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记忆和怀念。
- “高楼当月中”,通过月亮映照下的高楼,象征友情的长久与坚固。
- “梨花寒食夜”,梨花开放的季节恰逢寒食节,这一景象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 “深闭翠微宫”,以宫中的深锁象征内心的封闭与忧愁,反映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痛苦。
- 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 梦:这首诗是一首关于友情和生死主题的诗歌,通过梦境这一特殊的形式来表达诗人对老友的深厚感情。
- 泣葬:流泪埋葬,表现出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极度悲痛。
- 香绣:香指的是春天的气息,绣指的是精美的衣物或装饰品,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友人生前的美好记忆和遗物。
- 月中:月中通常象征着清辉和高远,可能代表着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崇高而遥远的怀念。
- 翠微: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此处用以象征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情感与思想:
-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中与李白的对话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死界限的哲思。
- 诗人以梦为媒,通过梦境中的一幕幕回忆和想象,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梦境这一特殊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与历史影响:
- 《秦梦诗三首其二》的创作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王维已是朝廷重臣,政治地位显赫。然而,尽管身处高位,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的这种心态和情感在《秦梦诗三首其二》中得到体现,通过梦境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 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更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研究唐代文人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
沈佺期的《秦梦诗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友情的歌颂和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到的审美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