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
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注释】

春秋战国:指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门豫让: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

家臣:指门豫让为智伯赵襄子做事时的家臣。义莫俦:意即没有比得上的。莫俦,同“俦”,同类,同等。

漆身吞炭:形容极端痛苦。不能休:意谓痛到极点而难以忍受。

中行智伯:春秋时晋国大臣智伯瑶(字瑶之)。

国士终期国士酬:意谓国家危难之际,忠贞耿直之士终将得到国家的报答与厚待。

【赏析】

《豫让》是一篇记述豫让刺赵襄子、智伯被诛的历史故事。文章以豫让自述的形式,叙述了他在为赵襄子报仇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他忍辱负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全文语言简练,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文章开头两句:“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意思是说:我作为家臣,义不容辞;我为了报效主人,宁肯忍受极大的痛苦。门客和家臣,是指门豫让为智伯赵襄子做事时的家臣。义莫俦,意即没有比得上的。莫俦,同“俦”,同类、同等。漆身吞炭,形容极端痛苦。不能休,意谓痛到极点而难以忍受。

接下来两句:“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意思是说:智伯的想法与我不完全相同。但我要为国家效力,终有一天会得到国家的报答和厚遇。中行智伯,春秋时晋国大臣智伯瑶(字瑶之),因封于晋地中行,故号智伯。

文章最后一句:“国士终期国士酬。”意思是说:国家危难之际,忠贞耿直之士终将得到国家的报答与厚待。

赏析:

本文记叙了豫让为报赵襄子之仇,不惜毁容灭姓,多次变换姓名,行刺赵襄子的故事。《豫让》一文在艺术上的成就很高。首先,文章运用对话形式写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生动。其次,文章通过豫让与赵襄子的几次对话,层层剥笋般地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给读者,从而塑造出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豫让。再次,文章叙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文章一开篇就写豫让“漆身吞炭”,这是对豫让人格的极高赞誉,也是对其行为的高度褒扬。然而,当赵襄子发现豫让不是自己要找的人时,豫让便以死相拼,誓要报此大仇。这种舍生忘死的气度和胆识,令人肃然起敬。文章最后,作者借旁观者之口说出:“国士终期国士酬”,这句话既是对豫让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忠臣义士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