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拔金钗赂汉臣,徒嗟玉艳委胡尘。
能知货贿移妍丑,岂独丹青画美人。

【注释】

  1. 前汉:汉朝,这里指西汉。门毛延寿:汉代宫廷画工。
  2. 不拔金钗赂(yì)汉臣:用金钗贿赂了汉朝的大臣。
  3. 徒嗟玉艳委胡尘:徒然感叹玉色美女被匈奴人掠走。
  4. 能知货贿移妍丑:知道财物和贿赂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美丑。
  5. 岂独丹青画美人:难道只有画家才能画出美丽的人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借古喻今,对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以权谋为手段,谋取个人私利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全诗句句写人,字字含意,在赞美古代画家毛延寿的绘画艺术的同时,对那些以权术来追求名利的人进行无情的嘲讽。
    诗一开头就点明题目“前汉门毛延寿”,接着直抒胸臆:“不拔金钗赂汉臣,徒嗟玉艳委胡尘。”“不拔金钗”一句说明自己不贪财,而用金钗贿赂汉臣,是徒劳无功。“徒嗟玉艳委胡尘”则表明自己的美貌如玉,却被掳到了北方的匈奴去,这又是多么可惜!两句都是说“不值”,但是,诗人却把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联系起来加以比较,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不值”的原因,就在于不能掌握政权。
    “能知货贿移妍丑”二句,是进一步发挥上面的论点。这里说,能够利用财物和贿赂来改变人的容貌美丑,这并非是毛延寿的本领,而是那些趋炎附势之徒所能做到的。因此,他们不是真正懂得如何画美人的毛延寿可比的。
    最后两句:“岂独丹青画美人?”意思是说,难道只有画家才能画出美丽的人吗?“难道只有”就是否定的意思。这两句话,从正面指出了诗人的观点,即认为真正的美人应该是不受财物和贿赂的影响,不被权势所左右的。
    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赞扬毛延寿的技艺高超,来抨击那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以权谋私的行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