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注释】
九衢:指京城的街道。万户:指京城中人家众多。芳菲:花木繁盛,春色美好。节:时令,这里指清明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寒食节风光和诗人感慨的诗。
首句“寒食下第”,点明了题目中的“寒食”。寒食即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扫墓。寒食是唐朝的一个习俗,唐代有考试制度,每年二月三日为上丁,称为“三元日”(上元、中元、下元),这天皇帝会宴请文武百官,赐给官员宴席,称为“曲江宴”,而这一天的晚上则是举行宴会的时间。寒食禁火,人们不能生火做饭。寒食过后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这天扫墓祭祀,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次句“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用“柳”和“雪”来描绘了寒食时节的景色。“九衢”指的是京城里众多的街道。柳树在春天生长得非常旺盛,所以“柳”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意思。而“九衢”的字面意思则是指京城中众多的街道。
第三句“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这个节日的感受。这里的“憔悴”形容了诗人因为科举失败而心情沮丧,“何”表示疑问,“如何”在这里也是提问的意思。“芳菲”则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寒食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这个节日的情感和思考。诗人以柳树、雪花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