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公府静,巾栉起清晨。
寒蝉近衰柳,古木似高人。
学佛宁忧老,为儒自喜贫。
海山归未得,芝术梦中春。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 诗句:
- 十日公府静
- 巾栉起清晨
- 寒蝉近衰柳
- 古木似高人
- 学佛宁忧老
- 为儒自喜贫
- 海山归未得
- 芝术梦中春
- 译文:
- 公府安静了十天,开始起床时梳洗。
- 清晨,寒蝉靠近衰柳,仿佛在叹息。
- 古树如同高人,显得高深莫测。
- 我学佛不担心变老,我为儒却自认为很贫穷。
- 海山的归途还未实现,我在梦中见到了春天。
- 注释:
- 十日公府静:公府即朝廷,指朝中无事或清静。
- 巾栉起清晨:巾栉指的是古代女性早晨梳理头发、化妆的工具,这里可能指早晨起床准备去上班或学习。
- 寒蝉近衰柳:寒蝉是夏天常见的一种昆虫,叫声低沉而凄凉,衰柳则指衰老的柳树。
- 古木似高人:古木指的是古老的树木,高人在这里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 学佛宁忧老:学佛意味着修习佛法,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而不是过分担忧年老的问题。
- 为儒自喜贫:为儒指儒家学者,自喜贫则表示自己虽然生活清贫,但内心感到满意。
- 海山归未得:海山指海外的仙境或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归未得意指无法回到这样的理想境界。
- 芝术梦中春:芝术可能是指灵芝一类的草药,梦中春则表示在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暗示着某种希望或愿望。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早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诗中的“学佛宁忧老”和“为儒自喜贫”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与学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理解和价值判断。诗人选择在清晨醒来后,用梳妆打扮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尽管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在梦中仍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