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风日满,楚山朝夕空。
连峰虽已见,犹念长云中。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型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三言两语的诗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赏析一般从思想倾向、艺术手法、遣词造句、情感意境、风格格调等方面展开。本题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
(1)“山中”是题目,点明地点,也点出诗人隐居的地点。“山”字既表明了诗人居住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他的归隐之心和隐逸之情。
(2)“湘水风日满”,以湘水和湘山为背景,写诗人的居处,表现诗人心境之开朗、旷达。“湘水”“楚山”,点明了诗人隐居的地理环境。“风日满”,说明诗人居处幽雅清静,与外界隔绝,不受世俗的干扰。
(3)“湘水风日满”,写湘水的风光和景色,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和超脱的情怀。湘江流经湖南境内,潇水发源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二水汇合后流入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湘江流域一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湘水和湘山都是作者所喜爱的,所以用“满”来形容。这里既是写景,又寓情于景。
(4)“楚山朝夕空,连峰虽已见,犹念长云中”,“楚山”指湖南的衡山,因春秋时楚人曾在这里建都而得名。“朝”和“夕”,表示时间的早晚;“空”指空旷,没有树木,没有房屋,也没有人烟,只有一片寂静。“连峰”指连绵不断的山峰。这里用一“空”字来表现山的空旷、寂寞。“犹念长云中”一句,意思是说即使看到了连绵不绝的山峰,心中仍想念着那茫茫的云海。“犹念”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眷恋之情。“长云中”,形容云海辽阔无际。这两句是说,虽然看到了山的形体,但还思念着云海的浩淼。
(5)“空”字写出了山的空阔,“云中”则写出了天的辽阔。“空”、“云中”二字互文,使山和天连为一体。“连峰虽已见”,写诗人看到远处的连绵不断的山峰。“虽已见”,表露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6)“犹念长云中”,写诗人看到远处的连绵不断的山峰,心中仍然惦记着那些茫茫的云海。
【答案】
示例: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首联写自己身处湘水之滨,湘江和潇水交汇之处,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湘水的无限喜爱。次联写自己在山中,看到眼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虽然已经看到了山的形状,但是依然念念不忘那无边无际的白云。第三联继续写自己看到的山,但依然念念不忘那无边无际的白云。最后一句“犹念长云中”写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