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如镜空,楼阁尽玲珑。
水暗馀霞外,山明落照中。
鸟行看渐远,松韵听难穷。
今日登临意,多欢语笑同。
【注释】
秋天:秋景。镜空:比喻天空明净。玲珑:精巧细致。
水暗:山中溪涧因树木掩映而昏暗。馀霞:落日余辉。外:指山外。
山明:夕阳照在山上,山色明亮。落照:落日的余光。中:指山中的景色。
鸟行看渐远,松韵听难穷:鸟儿飞翔时,声音逐渐远去;松树发出的声音,让人听之不尽。
登临:登上高台。意: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武担寺西台的即兴之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最后两句以登临作结,表达了诗人游赏时的欣喜心情。
首句“秋天如镜空”,写秋空明净如镜。这一句是全诗总起,点明题旨。“如镜”二字用得极为贴切,它既形容了秋空的高朗、明净,也写出了秋空的清冷、空旷。“空”字,既写出了天空的辽阔无际,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空阔寥廓。“楼阁尽玲珑。”这句写武当山的建筑之美,玲珑剔透,与秋空一样空阔。“玲珑”,指建筑构造精致美观,也指人或事物精细巧妙。
第二句“水暗馀霞外”,写武当山下的溪涧因树木掩映,变得模糊不清了。这里的“水暗”和前面的“空”相呼应,都写出了环境的清冷、空阔,但侧重点不同。“馀霞”即夕阳的余晖,这里用来描写山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外美景的欣赏。“外”,指山外。
第三句“山明落照中”,写落日的余辉照在山上,使得山色更加明亮。这里的“明”字,既是对前一句“楼阁尽玲珑”的补充、强调,又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幽静、空阔。“落照”,本指太阳落山后发出的光线,此处用来写山色,表现了诗人对山色的喜爱。“中”,指山中的景色。
第四句“鸟行看渐远”,写鸟儿飞向远方,越来越看不见了。这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观赏自然景观时的所见所感。“看”,指观看。“渐远”,指鸟儿飞得越来越远。这里的“渐远”,既写出了鸟行的动态,又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第五句“松韵听难穷”,写松树发出的声音,让人听之不尽。这句诗通过听觉感受来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韵”,本指音韵,这里用来描写松树发出的声音,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听难穷”,意思是说松声太美妙了,让人听了还想再听。这里的“难穷”,既表现出松声的美妙,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今日登临意,多欢语笑同”,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登临武担寺西台的过程中,心情愉悦,喜不自禁。他一边观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与同伴们开怀大笑,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这里的“登临”,既指登上武担寺西台,也指观赏美丽的风景;这里的“多欢语笑同”,既写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又写出了诗人与人相处融洽、欢乐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优美,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