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寄满瓢去,定见空瓢来。
若不打瓢破,终当费酒材。
注释:再次寄去满满的瓢,定会看到空的瓢。如果不用破瓢打酒,最终还是要用酒材来酿酒。
赏析:这是一首劝诫饮酒勿贪杯的诗。诗中用“复寄满瓢去”和“定见空瓢来”、“若不打瓢破,终当费酒材”,形象地说明了贪杯的后果。
复寄满瓢去,定见空瓢来。
若不打瓢破,终当费酒材。
注释:再次寄去满满的瓢,定会看到空的瓢。如果不用破瓢打酒,最终还是要用酒材来酿酒。
赏析:这是一首劝诫饮酒勿贪杯的诗。诗中用“复寄满瓢去”和“定见空瓢来”、“若不打瓢破,终当费酒材”,形象地说明了贪杯的后果。
独守袁生辙出自《对雪赠徐秀才》,独守袁生辙的作者是:韦应物。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释义是:独自守护袁生的车辙。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拼音读音是:dú shǒu yuán shēng zhé。 独守袁生辙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8句。 独守袁生辙的上半句是: 无为掩扉卧。 独守袁生辙的全句是: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无为掩扉卧的作者是:韦应物。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释义是:闭门不出,隐居自守。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拼音读音是:wú wèi yǎn fēi wò。 无为掩扉卧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7句。 无为掩扉卧的上半句是:乱绪陵新节。 无为掩扉卧的下半句是: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的全句是
乱绪陵新节出自《对雪赠徐秀才》,乱绪陵新节的作者是:韦应物。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释义是:乱绪陵新节:指纷乱的思绪冲击着新春佳节。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拼音读音是:luàn xù líng xīn jié。 乱绪陵新节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6句。 乱绪陵新节的上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 乱绪陵新节的下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妍光属瑶阶的作者是:韦应物。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释义是:妍光属瑶阶:美丽的雪光属于瑶台般的台阶。这里“妍光”指雪的美丽光芒,“属”是归属于的意思,“瑶阶”则是用美玉装饰的台阶,比喻高雅的地方。整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雪光洒在台阶上,显得格外美丽和高洁。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拼音读音是
千林散春雪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千林散春雪的作者是:韦应物。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释义是:千林散春雪:指春雪飘落,覆盖了千千万万的林木,散布着春天的气息。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拼音读音是:qiān lín sàn chūn xuě。 千林散春雪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4句。 千林散春雪的上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晨起望南端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晨起望南端的作者是:韦应物。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释义是:清晨起床,望向南边。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拼音读音是:chén qǐ wàng nán duān。 晨起望南端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3句。 晨起望南端的上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晨起望南端的下半句是:千林散春雪。
霭霭阴还结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霭霭阴还结的作者是:韦应物。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释义是:霭霭阴还结:阴云浓重,又凝结成雪。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拼音读音是:ǎi ǎi yīn hái jié。 霭霭阴还结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2句。 霭霭阴还结的上半句是:靡靡寒欲收。 霭霭阴还结的下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靡靡寒欲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靡靡寒欲收的作者是:韦应物。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释义是:靡靡寒欲收:寒冷即将消散。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拼音读音是:mí mí hán yù shōu。 靡靡寒欲收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1句。 靡靡寒欲收的下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靡靡寒欲收的全句是: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
但望东原绿出自《寄子西》,但望东原绿的作者是:韦应物。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释义是:但望东原绿:只愿家乡的东原草色常青。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拼音读音是:dàn wàng dōng yuán lǜ。 但望东原绿是《寄子西》的第12句。 但望东原绿的上半句是: 日夕上高斋。 但望东原绿的全句是: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日夕上高斋出自《寄子西》,日夕上高斋的作者是:韦应物。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释义是:日夕:傍晚时分;上:登上;高斋:高敞的书斋。释义:傍晚时分登上高敞的书斋。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拼音读音是:rì xī shàng gāo zhāi。 日夕上高斋是《寄子西》的第11句。 日夕上高斋的上半句是:残帙犹见束。
注释:风景秀丽的山中小郡很少,我来广陵看你春意盎然。残花依然盛开等待着你来欣赏,不要询问我对你的心意。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第一句“风光山郡少”,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第二句“来看广陵春”,则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见的情感。第三、四句“残花犹待客,莫问意中人”,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安慰与提醒,表达出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注释】: 沣上对月寄孔谏议:沣水,在长安城西。谏议,即谏官,古代官名,掌讽谏过失。 思怀在云阙,泊素守中林:思念在云端的朝廷,静守着中林的清幽之地。 出处虽殊迹,明月两知心:虽然出处不同,但月光照亮了两地,使两地之人都能相互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思怀在云阙”,以云阙代指朝廷,诗人思念在朝廷中的朋友。次句“泊素守中林”,中林,即中宫,皇宫
诗句: 非关春不待,当由期自赊。 译文: 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 不是春天不等待,而是因为期待而推迟。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西郊期涤武不至书示》。诗中描绘了山高、涧树和落残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赏析: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中的“山高鸣过雨
诗句解析: 此壶今已到,山壶知已空。 注释: - 注释: 此壶,指收到的酒壶;此壶今已到,表示酒壶已经收到,而山壶则是指先前收到的另一只酒壶。 - 注释: 知,知道,了解;知已空,表示知道这只酒壶已经用完或已经空了。 - 注释: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 注释: 寒塘水,指的是寒冷的水塘中的水,这里的“寒塘水”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心情或环境。 - 注释: 遥将回也同
【注释】 览:观察,此指观赏。子:你。抱:怀有。沉疾:重病。滁城:即滁州,今安徽省滁县。霜露:喻指时令。变:变化,指凋零。窗下:室内。无世情:不被世俗所沾染。 【赏析】 《赠李处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天宝三年(744)。诗人以“览”字起韵,“览”字下得很轻,只是轻轻一瞥,然后便将注意力移向了窗外,窗外的景色也随即进入读者的视线。诗人用“览”字,表明自己此时正在欣赏一幅优美的图画
【注释】 柳叶:柳条。别指柳絮。寒塘:冷清的池塘。高阁:高楼。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别来:离别已久。寂寞:孤单,凄凉。 【赏析】 诗中描写了一幅寒霜笼罩的秋日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写景。“柳叶遍寒塘”是说柳条已经铺满了整个池塘,暗示着天气转凉。次句写情。“晓霜凝高阁”是说清晨的霜气凝结在高楼上,暗示着时间已到清晨。第三四句是说自从和友人分别后,自己一直逗留在这冷清的池塘边